1945年,在国民党政府即将覆亡的前夕,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下令将这批临品全部送到台湾“展出”,常书鸿察觉到其中的用意,没有执行。他将所有临本妥善秘藏于上海和杭州,自己带着子女,悄然飞回兰州,回到了敦煌。在国与个人荣耀、安危中,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敦煌是中国的,他是中国人,他将为敦煌,为中国贡献一生,矢志不渝。常老的忠诚爱国,那颗满溢爱国热情的心铿锵有力,一下一下,在时间的流逝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1994年6月,常书鸿在北京病逝,时年90岁。按照他的遗愿,常书鸿的骨灰埋葬在了莫高窟。生前,他是敦煌的守护神;去世后,他也永远守护着莫高窟。这样一位为敦煌事业默默奉献的伟人,这样一个用生命书写坚韧的硬汉,这样一个时间证明了的珍宝。他的一生让多少人为之动容,是他的坚持,是他的坚韧,才有今天敦煌文物研究院,才有我中华文明宝库中属于敦煌的璀璨。
带着感动,带着震撼。看着那些由常老临摹的敦煌画作,激动、崇拜、感动,我们不知道要怎样感谢常老对后人在文化方面的贡献,我们也不知道要怎样的表达对他的钦佩。只是,慢慢的,慢慢的,从画作一笔一划的勾勒中,试着体会常老的心境。我们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做到如常老一般的坚持,但我们,从这些时间遗留的珍宝中,为他见证,也为自己鼓舞。我们的未来,也需如常老一般,为党,为国,为人民,为历史,留下有意义的珍宝。
走出常书鸿美术馆,已是夕阳照面。无奈,我们只得踏上归途。满心满脑,是对省博物馆的留恋。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南宋精美的饰品,是青瓷的成长,更是常老在戈壁上坚守、奋斗的身影。下一次,我们还要来,要将未拾起的珍宝再细细品味。
时间流逝,岁月无痕。当海浪抹平沙滩,也留下美丽的贝壳。是时间遗留下历史的珍宝,让我们见证岁月的变迁,看到我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果实。
这一趟浙江省博物馆之行,我们受益匪浅。无论是瓷器亦或其他,我们看到了我们从不曾看到的古物,增长了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面对常老的人格魅力,我们将用一生去学习,去努力。
每一件遗留下来的东西,包括精神,都是时间积淀的精华。看与学之外,是心的的享受,是品德的培养,是灵魂的提升。我们受文化的熏陶,用一颗积极的心细品时间酿地这杯美酒,并愿意用一生,用自己来为我中华而奋斗,为未来时间遗留的珍宝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