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叫姒权。姒权下决心重振家业,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修家谱,第二件事就是告诫后代……
采访:姒承家
“我们姓姒的人,现在已经是很少很少了,今后我们仍然要尽守陵这个职责,仍然是要住在这个陵庙的边上。”
一部我国最古老的家谱记录了一个奇迹——一个宗族,只为了一个目的而存在。历尽千难万劫,始终不离不弃:虽经灭族之灾,不曾更改姓氏;哪怕只剩下三个人,也固守着他们的职责,一守就是四千年。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禹庙被一家农药厂占用,庙内的古柏被砍殆尽,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一位姒姓人给当时的负责人写信陈述禹庙现状。
事情很快通报给周总理,周总理复电说:“大禹是治水的民族英雄,这个古迹应该保留。”禹陵、禹庙的一场灭顶之灾被及时制止。
周恩来与大禹生活的时代相距约4200多年,但周恩来始终崇敬大禹,热衷于颂扬大禹精神。1939年3月,周恩来回到故乡绍兴,特地转道赴禹陵,瞻仰大禹像。并在“大禹陵”碑前摄影留念。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可以想见,若不是那位姓姒的人斗胆直言,禹陵、禹庙有可能会在机器的轰鸣中荡然无存了。
在禹祠旁边有个禹井亭,井很深,打出的水清澈无比。然而,井在禹的时代蕴藏着古老艰深的文化内涵,“井”的字形有九州之意,“井”字规整形状也表示法度。大禹说:“天下有道,民不罹难;天下无道,罪及善人。”看来大禹的“造井示民,以为法度”,可以说是国家立法的起源。治水成功的大禹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立国了?
从绍兴市驱车20多里来到型塘,这里就是当年诛防风氏之地。岁月沧桑,历史已走过四千年,站在这里我们感到当年建立中华第一王朝的惨烈。
绍兴城有多少大禹的塑像,供人们瞻仰我们很难搞清楚。然而在禹陵村人的心目中大禹是他们最亲近祖先。
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是大禹的生辰,村里的有名望的长辈都要聚在一起商量祭祀大禹的活动。1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几天前就要做各种准备,姒姓的村民们集资、捐款买祭品,祭品主要供五牲福礼,五牲指猪、羊、鸡、鸭、鱼,象征着今年五牲兴旺。这里有告慰祖先,祈求祖先大禹呵护后代的意思。
一切准备就绪,第二天祭祀活动进入高潮。族人按辈分大小,抬着贡品进入禹庙。
忙活了几天的女人被拦在门外,因为,这是祖上立下的规矩,尽管很不公平,但谁也不去破坏它,不成规矩就不成方圆,因为有了规矩才有方圆。禹陵村的姒姓族人能延续至今,几千年凝固在这片土地上,恐怕跟祖上立下的这些规矩有关系。
仪式极为隆重,族长带头按辈份以大礼向大禹像礼拜。按规定为四跪四叩首,双手抱拳而不合十。这个时候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都体会到“古老仪式”的庄重,这也是传统祭禹活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晚上,姒姓家人会请来绍兴地区的小剧团,为全村不同姓氏村民演一场社戏,戏会演至第二天凌晨。
他叫姒金潮,住在禹陵村,禹的第143代子孙。每天晚饭后都要走进禹陵大门旁的这间小屋守夜,这一守就是十几年。禹陵、禹庙、禹祠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石他都再熟悉不过了。他常常听人说,大禹埋在什么地方至今还在考证当中,可是,他却坚信自己的祖宗就埋在大禹碑的后山上。于是,在这块神秘的地方,他讲了一个从父辈那里听来的传说。
采访:姒金潮
“这块地方,就是大禹陵碑的后面,据我爷爷讲这块地方不好种东西,除了这个地方,其他地方的竹子都很茂盛,这块地方竹子种到那里死到那里,结果后来我们挖下去发现都是木炭,我们村里老人讲这块地方就是葬大禹的地方。”
民间传说有它巨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否则姒姓族人为什么一代又一代守护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