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最新播报
 
 
和平使者周恩来——纪念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特展在京展出!(组图)
2025-04-29 14:10:24
作者:淮安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周恩来纪念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4月21日,庆祝中国印尼建交75周年招待会暨万隆会议70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和国防部长董军,印尼外交部长苏吉约诺、防长沙夫里共同出席。王毅说,中国和印尼是隔海相望的好邻居、命运与共的好朋友。建交75年来,两国传统友谊历久弥坚,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双边关系风雨兼程、历经洗礼,取得了显著成就,留下了宝贵启示。

    一是坚持元首引领。习近平主席同普拉博沃总统去年两度会晤,一致同意构建具有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中印尼命运共同体,为新时期两国关系发展擘画了蓝图。今年4月13日,两国元首互致建交贺电,强调将携手走好各自现代化道路,引领双边关系再上新台阶。二是坚持战略自主。中印尼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受霸凌胁迫,也不随波逐流,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中始终携手同行,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三是坚持互利共赢。中印尼都坚持开放发展战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壮大新质生产力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致力弘扬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东方智慧。四是坚持公平正义。中印尼始终代表并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反对恃强凌弱,捍卫国际公理,弘扬真正的多边主义,支持“大金砖”做大做强。

    王毅表示,70年前,中印尼携手合作,为万隆会议成功举行作出历史性贡献。今天,双方成功举办中印尼外长防长“2+2”对话机制首次会议,并建立中国印尼全面战略对话机制,为中印尼关系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新形势下,中方愿同印尼共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继续做大国和邻国互信互助的排头兵,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火车头,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推动者,奏响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最强音。苏吉约诺表示,印尼中国伙伴关系牢固,务实合作不断拓展,中国已成为印尼可靠的发展伙伴。“2+2”机制首次部长会成功举行,标志着两国关系和战略合作向前迈出又一大步。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团结。“人心齐,泰山移”。印尼愿同中方携手弘扬“万隆精神”,推动双边关系迈向共同繁荣的新时代。

    招待会期间,两国外长共同为中国印尼建交75周年纪念封和纪念邮票揭幕。两国外长和防长共同参观“中印尼外交历程75周年”“和平使者周恩来——纪念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特展”。

    “和平使者周恩来——纪念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特展”是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支持下,由江苏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指导,淮安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周恩来纪念馆承办,为纪念中国和印尼建交75周年及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而精心策划举办的图片展。

    该展览分“出席万隆会议”和“合作共赢典范”两个部分,通过50余张精彩图片、历史史料,重点展出了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的经典瞬间,以及周恩来总理为万隆会议成功召开所展现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范,其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外交智慧,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展览还聚焦中国与印尼在各领域的合作成果,全方位展现了在万隆精神的传承推动下,中国和印尼两国从历史情谊到现代发展的深度交融,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携手共进、互利共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协同发展成果。

    参加庆祝中国印尼建交75周年招待会暨万隆会议70周年纪念活动的两国各界代表及部分国家驻华使节参观了展览。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快来周恩来纪念地,打卡你的“人生第一扣”(组图)
·下一篇:无
·快来周恩来纪念地,打卡你的“人生第一扣”(组图)
·周恩来故居管理处与中国电信淮安区分公司携手开展“党建翼联”共建活动(组图)
·《共筑安全防线,守护家国未来》2025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宣讲展演活动圆满落幕(
·全国首批:周恩来纪念馆入选“中外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图)
·淮安市海棠情艺术团联合江苏青春老年大学合唱艺术团举办无尽的思念——深切缅怀
·“系好人生第一扣”青少年思政标准化课程在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开讲(组图)
·周恩来纪念馆持续推进公益性讲解活动(组图)
·“系好人生第一扣”——青少年思政标准化课程在周恩来纪念馆开讲(组图)
·周恩来故居召开景区服务质量提升座谈会(组图)
·“周恩来与中国民主同盟”展在天津开展(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