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最新播报
 
 
“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在淮安带你走进“行走的思政课”(组图)
2024-07-05 16:58:06
作者:文/张翔雯 摄影/王昊苏 武晓青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2024年7月1日,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03年华诞之际,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携手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举办的“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正式开班,首站从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家乡淮安扬帆启航。在淮安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将课内“思政小课堂”与课外“社会大课堂”精彩融合,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有效地激发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强国有我”的奋斗豪情。

    “情景教学”入脑入心

    7月1日上午,“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开班式在周恩来故居多功能厅圆满举行。鲜红的班旗将指引同学们在传承红色精神、彰显信仰力量的励志征程上迈出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

    开班仪式后,研学班学员将周恩来故居作为淮安站研学活动的“教学点”。“同学们,此次研学任务是寻访周恩来红色足迹,弘扬周恩来崇高品质,砥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精神品格。立青年之志,担国家重任……”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祁素娟在教学点给学员们进行研学辅导。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金勇要求同学们,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课堂的第一步,怎样将“大课堂”中的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中国传媒大学同学们和淮安当地的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开展现场互动讲解、沉浸式劳动体验、座谈研讨交流、才艺表演展示等生动形式,同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实境课程,完美开启了本次研学活动第一讲。

    “红色场馆”追寻记忆

    7月1日下午,学员们怀着无比崇敬之情,走进周恩来纪念馆。在主馆,一座由汉白玉石雕刻而成的周总理座像映入眼帘。研学班学员神情肃穆向周总理汉白玉雕像三鞠躬,表达了对人民好总理的怀念与敬爱。在基本陈列厅,从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到离开故乡的漫漫求学之路;从留洋学习心念大洋彼岸的祖国,到加入共产党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终生……一张张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照片、一件件见证革命伟业的文物,学员们近距离了解了周恩来总理离家求学、思想觉醒、立志报国、鞠躬尽瘁的一生。

    在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学员们了解了童年周恩来曾在这里度过的一段学习与生活的美好时光,亲眼目睹了周总理小时候亲手种下的“一品梅”,晶莹剔透的淡黄花瓣仿佛在静默低语,诉说着那段充满故事的往事。

    “实地考察”感受乡情

    位于革命老区淮安市淮安区东南端的施河镇是全国知名的“教学具之乡”,素有“苏北小温州”之称。7月2日上午,研学班的学员们来到这里,跟随着考察点负责人步伐,近距离感受新时代的乡村变化、党和国家的利民政策的深入人心。

    在实地考察现场,施河镇人大主席邵可接待了研学团一行,他介绍说,“全镇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切嘱托,扎实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在风景秀丽、环境怡人的土楼村,学员们参观了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旅游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廊道样板,感受到农文旅结合的网红打卡地的魅力;在百斯特农业生态园里,“自营农场+战略合作农场”的农业新联合体为学员们展示了高科技、综合型、智慧农业梦工厂,亲身感受现代农业的优越性和智能化。

    仅半天的实地走访考察,不仅让研学班学员们看到了周总理家乡乡村群众的幸福生活,更是在城市与农村的深度碰撞、双向奔赴中切身感受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现实全貌,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新时代建设者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组织开展“文化自信”专题讲座(组图)
·下一篇:无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组织开展“文化自信”专题讲座(组图)
·“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开班仪式在周恩来故居举行(组
·周恩来纪念馆举行党建结对三方共建仪式(组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家国情怀探寻之旅开班啦(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深入平桥镇讲授专题党课并开展慰问工作(组图)
·邓小平故里管理局一行到周恩来纪念地考察交流(组图)
·“思念与前行”——江苏省百名主播走进周恩来纪念馆经典诵读会在周恩来纪念馆举
·浓情端午 与爱同行: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管理处走进淮安市社会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
·周恩来纪念地组织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活动(组图)
·“学习伟人 凝聚青春力量”淮安区青年学习社区域化联学分享会在周恩来纪念馆举行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