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淮安,繁花似锦,全市人民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五(8)中队少先队员回信三周年。5月29日下午,周恩来故居管理处联合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淮安学校、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共同开展的“行走在周总理家乡的思政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分享会在周恩来故居举行。
01 实境·课堂
在周恩来故居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一起走进周恩来总理度过12年童年时光的院落,参观了周恩来出生的房间、童年读书房、嗣父母住房等,从一件件老式家具和墙壁上的简单陈设中,同学们了解了童年周恩来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感悟了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强音的时代背景,同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基地实境思政课,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的洗礼。
院子中的一口水井,井水清冽,掬一捧沁人心脾。水井的不远处有一块小菜地,周恩来幼年时从水井中取水,在这里种瓜种菜。同学们来到水井旁,大中小学生在水井吊水,共同浇灌小菜地里的禾苗,沉浸式感受周恩来总理小时候的劳动生活。同学们在劳动体验中饮水思源,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
下午3时许,“行走在周总理家乡的思政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分享会在周恩来故居多功能厅开始。会议由周恩来故居管理处副主任陈国冠主持。
与会师生观看了《系好人生第一扣——周恩来的家风故事》文献纪录片,影片再现了周恩来以身作则、以情感人、以心育人的优良家风,大家从周恩来的平凡而伟大的感人故事中,接受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周恩来故居管理处副主任李子权在分享会上致辞,他汇报了周恩来故居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姿态,在开展青少年思政教育工作方面的做法及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根据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统一部署,今后持续以“回信精神”为动力,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上好“行走在周总理家乡的思政课”,帮助青少年坚定“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红色基因砥砺青少年一代志气、骨气、底气,为培育“四个自信”的孩子和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贡献。同时,进一步推进红色资源与大中小学校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为大中小学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把周恩来纪念地建设成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加油站”。
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云讲话,她表示,周恩来故居丰富的红色资源是青少年大思政课的优秀教材,淮阴工学院与故居合作共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分享了学校在坚持把周恩来崇高品质元素植入大学生思政课建设,探索和形成独特的思政育人的实践路径。未来,作为新时代的收信人,将始终以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加强红色教育,传承红色精神,引导同学们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努力成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
02 师生·感悟
来自大中小学校的师生代表结合自身经历,从不同角度分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感悟,或慷慨激昂,或饱含深情,分享会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 “展望未来,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指引,树立远大理想,勇于追求梦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敢于担当。” ——楚州实验小学五(10)中队臧欣予
▲ “充满温度的文字,氤氲着对少年们的无限关怀;慷慨激昂的语言,满溢着对少年们的殷切期望。新时代春风正盛,新征程号角正响,吾辈青年当立于时代潮头,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北师大淮安学校高一(11)班樊硕之
▲“在志愿活动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也深刻感受到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它激励着我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去迎接每一个挑战和机遇。” ——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代表倪静
▲ “每一份耕耘,都是对未来的承诺;每一次服务,都是对社会责任的践行。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让我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继承和发扬新安精神,勇敢地追求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李章庆
▲ “作为周恩来班,电信1212班将坚持以周恩来崇高风范为引领,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姿态,砥砺前行,在党团建设、社会服务、体育竞技、学术研究中展现青春风采!” ——淮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第十七届“周恩来班”班长黄易
随后,淮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王晓燕、韩莹两位老师分别从“打造特色实践育人体系”和“落实高校课程思政”的角度,交流分享立德树人的经验感悟,案例详实,针对性强,为引导青年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方面提供了新方式,探索了新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