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主题教育工作计划,纪念地管理局紧扣学习贯彻新思想这根主线,将周恩来精神学深学透,以想为的境界、敢为的担当、勤为的作风,不断推进纪念地事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邀请周恩来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代表走进恩来讲堂,用身边人的眼光讲述“人民总理周恩来”。
在纪念馆《人民总理周恩来》基本陈列展厅,10月14日下午,周恩来生前卫士、原中央警卫局副局长高振普将军在解放军305医院病床前,他说,“我陪伴总理度过了15个春秋,总理每日工作都在18个小时以上,总理晚上如果能休息五、六个小时,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得病后,总理还是一样的工作,只是到生命的尽头才第一次说了‘累’,总理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听到这些,在场党员们眼眶都湿润了。看到展厅对面,总理在视察工作时,工作用餐费用收据前,老将军又激动地说:“那时我还叫高振朴,还是总理建议的,总理每次到基层视察都自己付费,哪怕是接待外宾的路上,也是将公私分开,自己付油费,绝不占公家的一丁点好处。”高将军用自己的一个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讲述了在病榻上依然坚持工作的“总理最后艰难的岁月”,党员们深受感动,思想受到了洗礼。
在故居《周恩来家世家风》基本陈列展厅,10月18日上午,周恩来侄女、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周秉宜来到了《周恩来“十条家规”》前,向纪念地党员讲述“西花厅的家风与家规”。周秉宜很少用“伯伯”一词,总是用“总理”称呼周恩来,在她看来,“总理侄女”的身份并没有那么重要。她说,七妈跟她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伯伯是全国人民的总理,他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你们周家服务的。”总理规定,“没有特殊待遇的领导干部子女,小孩子上了小学就不能再在西花厅吃饭了,必须去吃大食堂。”“你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你和人民群众都一样。”周秉宜说,她上小学的那年,总理的卫士长发给她一个搪瓷缸、一把勺子,给了她两毛钱,让她和哥哥一起到国务院第三大食堂打饭吃。从那以后,除了老家来了亲戚外,无论刮风下雨都是如此。当聊起周家“家风”,周秉宜沉思良久:“周家人都很本分,这也是总理教育的结果,他总是让我们向劳动人民的子弟学习,她说劳动人民的子弟热爱劳动、勤俭朴素,有很多好品质。” 时不时露出酷似总理的,如春风般温暖和煦的笑容。在场党员在一个个生活场景中回味“公而忘私”的人民总理,感受一代伟人严于律己的公仆情怀。
仅仅1小时的两节微党课,讲述了一个世人熟知却又神秘的人民总理,将周恩来精神通过身边人的视角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也必将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实里走,激发更多的干事创业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