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最新播报
 
 
感悟三十年 感动四十天(图)
2009-02-24 18:07:26
作者:郭潇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周恩来纪念馆讲解员在南京参加江苏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讲解活动。

    于2008年12月17日开幕至2009年1月15日闭幕,历时30天的《建设美好江苏——纪念江苏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图片展》是我省历史上史料最全、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图片展;整个展览的展线近千米,展出的图片有近千张,展出面积达一万两千多平方米,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江苏人民生活的历史变迁、江苏大地和谐美好的新面貌。我作为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的一名普通讲解员,有幸成为这次大型展览的讲解员并担任讲解组组长参与其中,体会深刻、收获颇丰。

    一、政治觉悟的提升

    12月4日,我和另外两名同事到省委宣传部指定地点报到,参加《江苏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图片展》的讲解工作,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我们并不知道它的意义,以为和过去的经历一样,不过是完全能胜任的新任务而已;但当全省30年成就的珍贵瞬间被浓缩成展板放在面前时,大家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改革开放的这30年,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在悄无声息中一点点地变化着,人们的衣服鲜亮时尚了,人们的菜篮子丰盛了,平房变成了楼房,自行车换成了小轿车,人们的业余休闲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大家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我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我们是改革开放一路风雨的见证者,我们是改革开放新的推动者,我们,是幸福的。而我们有幸参与这深具历史意义的活动,用自己的语言向公众宣传江苏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成就,发挥展览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这更是我们人生中最为荣耀和难忘的一页。

    二、专业技能的增强

    从12月17号展览开幕到1月15日闭幕,我们接待观众超过51万人次,前来参观的人群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年逾古稀的老人、蹒跚学步的幼儿、求知若渴的学子、中流砥柱的中青年、行动不便的残障人、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甚至还有来自金陵女子监狱的女囚……虽然大家都是从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选拔出来的优秀讲解员,但承担如此重大的政治任务,如此集中的面向社会各界宣传,对大家来说都是第一次。为能胜任这次讲解任务,我们起早贪黑,熟背讲解词,并上网查阅每块展板背后的细节以应对各种类型的观众,为讲解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一批又一批的讲解接待过程中,我们从孩子好奇的脸庞上、青年人憧憬的眼神里、中年人感慨的神态间和老人会心的微笑里,对每一块展板有了更多的感触,对深度讲解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在讲解过程中,只有针对不同的展览和不同的人群,运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和语言技巧,与人物同悲喜,和风景共相融,同故事齐跌宕,对展品如数家珍,全身心地投入到展览中,才能使不同的人群,各得其所,各收其益,才能让自己的讲解水平有质的飞跃。

    三、团队精神的升华

    作为周恩来纪念馆的带队,我时时谨记临行前馆领导对我们的要求和嘱托:在工作中不讲条件,不讲困难,要做到尽心、尽力、尽责、尽能。在展览期间,我和我们的团队严格服从宣传部领导的安排和指示,在讲解员这个临时大家庭里,我担任讲解组组长,在协助领导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着带头表率,承上启下,沟通联接,牵头协调的作用。我们这支团队也尽己所能地为大家服务,从培训初期帮大家准备和复印培训资料,再到后来的讲解工作中,每天坚持及时开关休息室的大门,主动打扫休息室卫生、打开水,为大家创造整洁舒适的休息环境,体现出周恩来纪念馆人应有的风范,得到了宣传部各级领导一致好评,我们这个团队也与馆际同行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在奋进中超越 在开拓中引领——周恩来纪念地召开2009年工作会议(组图)
·下一篇:《风采永存——杜修贤摄影作品展》在铁岭开展(图)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纪念地宣讲(组图)
·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初审结束(组图)
·管理局在全市公务员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
·立足5A 谋篇布局——管理局召开5A创建工作汇报暨义务监督员座谈会(组图)
·关于举行周恩来纪念地2015年度文化业务考试的通知
·日本友好访问团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图)
·管理局赴京征求纪念周恩来逝世40周年活动意见(组图)
·纪念馆宣讲团在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宣讲(图)
·叶勇在首届网络信息技能竞赛中获奖
·戮力同心 共创全国文明城市——管理局走进社区开展帮扶活动(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