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最新播报
 
 
“周恩来与南昌起义”学术研讨会在淮安周恩来纪念地召开(组图)
2017-07-31 11:22:34
作者:撰稿/贾同宇、摄影/任思远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周恩来与南昌起义”学术研讨会在淮安周恩来纪念地隆重召开

周恩来纪念馆施春生副馆长主持研讨会

周肃清之子、汇金太华矿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周太和博士发言

济南市委党校王克群教授发言

天津商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齐霁先生发言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纪浩鹏博士发言

上海周公馆讲解员顾黎琼女士发言

周恩来纪念馆研究室主任陈国民同志发言

    在南昌起义和人民军队创建九十周年之际,“周恩来与南昌起义”学术研讨会在淮安周恩来纪念地隆重召开。周恩来秘书、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原副院长纪东将军,周恩来侄儿、中国知青网理事长周秉和先生,贺龙纪念馆何海霞副馆长,叶挺纪念馆秦蓝馆长,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李从高馆长,陈毅纪念馆江新梅副馆长,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孙晓燕局长,周恩来纪念馆陈明馆长,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以及几位伟人纪念地的干部职工欢聚一堂,共赴此次盛会。

    周恩来纪念馆施春生副馆长主持研讨会。施馆长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盛况,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专家学者贡献了三十五篇文章,这其中,既有学校教授,也有年轻学者,还有专门从事研究的专家。他们或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或纠正了某些史误,或披露了新史料。可以说,这次研讨会成果突出,成绩斐然。随后,施馆长邀请论文作者代表为大家作报告。

    首先发言的是汇金太华矿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周太和博士,周博士的题目是《对南昌起义前后及与周恩来相关若干历史事件的拾遗解析》。他的父亲周肃清同志经周恩来亲自批准在杭州入党,他曾以党和军队中高级干部身份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曾在上海中央军委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过。周太和博士讲述了他的父亲参加南昌起义前后的全过程,并结合幻灯片,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披露了南昌起义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认真聆听了报告。

    随后,济南市委党校王克群教授作《学习周恩来在南昌起义中展现的优秀品质》一文的发言。王克群教授以意志坚定,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坦诚相待,实事求是等为主要字眼归纳总结了周恩来的品质,周恩来的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天津商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齐霁先生作了题为《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的一座不朽丰碑》的发言。齐教授为本次来淮感到非常欣慰,他的论文观点主要包括:南昌起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它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光辉起点,成为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它为中国革命锤炼了大批政治军事骨干,走出人民共和国众多治国治军的精英;它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八一精神,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进的动力。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纪浩鹏博士作了《革命符号之再建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南昌起义”的纪念问题研究》的发言。纪博士从崭新的视角,对“南昌起义”的纪念问题进行了研究。“南昌起义”在新中国成立后也经历了一个重新评价和定位的过程,背后反应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社会环境的变迁。

    上海周公馆讲解员顾黎琼作了《略论周恩来在南昌起义中的决策作用》的发言。顾女士从提出迅速讨蒋,挽救中国革命;提出尽快起义,保护共产党员;智用地理人事,发挥整体效应;坚持正确观点,排除特务影响等四个方面讲述了周恩来在南昌起义过程中突出的历史贡献。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周总理旅欧足迹寻访团满载而归(组图)
·下一篇:南昌起义领导人纪念馆馆长论坛在淮安召开(组图)
·南昌起义领导人纪念馆馆长论坛在淮安召开(组图)
·周总理旅欧足迹寻访团满载而归(组图)
·淮安周恩来纪念地举办“周恩来与南昌起义”专题展(组图)
·革命圣地全国合作联盟秘书处在沪揭牌(组图)
·周恩来故居成为大学生志愿者暑期实践集聚地(组图)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向周总理像九鞠躬(组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周恩来纪念地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图)
·南京工程学院领导赴周恩来纪念馆看望慰问社会实践小分队(组图)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向管理局发来感谢信
·故居宣讲团走进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