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北京,空军指挥学院。一位身材魁梧、平易近人的共和国将军坐在椅子上,与来自周恩来总理家乡的我们侃侃而谈。他就是朱德之孙、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朱和平少将。 “你们找对了人,我对总理很熟悉。”得知我们采访周总理介绍朱德入党经过的来意之后,朱和平开门见山地说。随后的一个多小时内,朱和平依据自己事先准备的材料提纲,滔滔不绝地讲开去,一幕幕珍贵的往事渐次明晰…… “我爷爷入党,颇费一番周折” “我爷爷入党,破费一番周折。”朱和平告诉我们,孙炳文是朱德的革命启蒙人,朱德在入党之前担任滇军旅长时认识了孙炳文。“孙炳文在北京大学学的是英语,读过不少英文原版的马列主义著作,是他最早给我爷爷讲了一些共产主义理论。”朱和平说,当时,朱德把孙炳文安排在自己的部队里,经过一段交往后,两人对前途颇感渺茫,于是脱离部队到北京找李大钊。 寻找李大钊未果,两人又来到上海找陈独秀要求入党,被陈拒绝。“但陈独秀给了他们两本共产主义小册子。”朱和平说,那时朱德已经决意走共产主义道路,孙中山当时开出10万大洋请朱德协助搞军事,朱德都没有动心。1922年夏天,朱德、孙炳文决心远赴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德国寻求真理。 经过40多天的航行,朱德一行终于抵达法国。在巴黎,他们得知中国留学生于这年6月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朱德还听说了伍豪,以及他在柏林发表的一篇文章《共产主义与中国》。伍豪就是周恩来的化名。朱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孙炳文匆匆赶往柏林,见到了比他们年轻十多岁的周恩来,各自陈述了过去的经历和对革命的见解,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已经36岁的朱德还有如此向往革命、追求真理的精神,令周恩来大为感动。他随即向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张申府汇报了情况。 1922年11月,由周恩来和张申府做入党介绍人,经中共中央批准,朱德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异国他乡实现了自己苦苦追求的人生理想。 并肩战斗的岁月 周恩来与朱德自此在党旗下相聚,两人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友谊和战友深情。 关于周恩来与朱德的友谊,朱和平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条毛毯的故事。“宁都起义时,一位战友送给爷爷一条毛毯,这条毛毯伴随着爷爷走完了长征,一直到延安。”朱和平告诉我们,朱德从延安开赴抗战前线时,又把毛毯送给了周恩来。就是带着这条毛毯,周恩来赴西安解决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937年,周恩来在甘泉崂山遇袭,毛毯也被土匪砍坏了,但他缝补又缝补,始终舍不得扔掉。八路军东征时,周恩来又把毛毯送给了朱德。一条毛毯折射出两位伟人的情谊之深,可见一斑。 在采访中,朱和平还披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长征时期,湘江一役让工农红军损失惨重。当时,朱德和红军总部先过湘江,直到红军大部渡过湘江,陷入自责的周恩来仍然守着不过江。朱德随即派了一位参谋回来找周恩来,请他速到红军总部商量紧急军情。周恩来不知是“计”,便过了江。等到了对岸才知道,这是朱德为了周恩来的安全设的一个“骗局”。这时,朱德的夫人康克清随即给周恩来端来了一碗热乎乎的玉米糊,让周恩来非常感动。“那时,我爷爷就开导他,湘江之战并没有消灭全部红军,只要没有全部被消灭,红军就有希望。”朱和平说,性情温和达观的朱德一席话让周恩来很快振作起来,他们又共同踏上了新的征程。 永不休止的“休止符”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因病逝世,永远离开了他的战友和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同年7月6日,朱德也离开了人世。至此,两位伟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友谊之歌写下了“休止符”。 “我爷爷身体非常好,1975年夏天还在北戴河游泳呢。但自从总理去世以后,我爷爷的健康状况就每况愈下,以前每天能绕新六所散步三大圈,后来只能散三小圈。”朱和平说,总理比朱德小12岁,当时“四人帮”又特别猖狂,对党的事业和国家的未来,朱德寄无限希望于总理身上,特别希望总理能多活几年,为国家多做点事,但最终没能实现,所以说总理的逝世给朱德带来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总理刚去世后,我爷爷连续哭了好几天,总理追悼会那天,爷爷过于伤心,腿脚发软,连站都站不起来了。”朱和平告诉我们,朱德为一位战友悲痛到这样的地步,他平生第一次见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