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学术研究
 
 
发挥教育基地作用 强化周恩来精神宣传
2010-04-20 11:19:29
作者: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 张谨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动,在节假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在景区策应举办面向青少年的知识竞答、有奖猜谜、观井思源、赏梅抒怀、同植“思念树”、故事会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以加深故乡下一代对开国总理的感情,激发为中华崛起读书的热情,培养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能力。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第二课堂”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2、走进校园,主动深入“第一课堂”

    校园无疑是青少年教育的核心,革命纪念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也必须向校园幅射。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走进校园宣传周恩来精神,要有持久性,决不能一蹴而就;要有相融性,要把周恩来精神宣传与学校日常素质教育相结合;要有灵活性,要形式多样,突破课堂教育的模式,让学生喜闻乐见。近几年,我们建立了一支周恩来精神宣讲团,常年活跃在全市各大中小学,每年巡回宣讲都在20场以上。她们举行故事会、报告会、播放周恩来影视片、赠送周恩来图书。同时送展上门,在学校举办各种流动展览,如“周恩来生平事迹图片展”、纪念周恩来叶雕展、中学生书法展等,传播周恩来精神,陶冶青少年情操。“四进”“周恩来班”将“周恩来班”创建活动向更深层次推进,把宣传周恩来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所谓“四进”就是“读物进课堂、格言进教室、辅导员进班级、宣讲团进校园”。在启动仪式上,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亲自到“周恩来班”,为他们赠送周恩来图书,张贴周恩来格言。“四进”使校园形成了以周恩来精神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浓厚的教育氛围感染着青少年学生。

    3、面向社会,积极开辟“复式课堂”

    除立足景区、着眼学校之外,我们还把教育青少年、传播周恩来精神的视角投向社会,努力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先后公开发出启事,广泛征集周恩来纪念景区之歌,举行“为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献计策”、“创新创优大家谈”活动,举办“学习少年周恩来,报效祖国立大志”征文活动,吸引各行各业青少年参与活动,发挥才智,感受教育。同时主动与企业、社区和军队开展共建活动,给山区孤儿送温暖,给失足青少年送书籍,与部队官兵联袂排演文艺节目。我们还聘请著名演员刘劲为景区形象大使,走进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介入节日制作宣传周恩来纪念景区和周恩来精神。

    四、加强交流,扩展丰富的宣传平台

    1、深入研讨,把握宣教基调

    景区的宣传工作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扩大交流、深入研讨是保证。在青少年中卓有成效地开展周恩来精神宣传也不例外。2009年,我们积极争取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支持,发起成立了全国周恩来纪念地联谊会,并于7月份筹划承办了全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周恩来与新中国”学术研讨会以及全国周恩来纪念地“同铸丰碑、共创辉煌”论坛,全国200多名专家和同行与会,中央文献研究室和省委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取得了积极成果,并为今后周恩来精神宣传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此后,景区加大了调查研究力度,尤其把有关青少年教育与周恩来精神传承    的内容作为重中之重。经过讨论筛选,最终确定集中力量对强化教育基地功能和周恩来旅欧革命历程两个课题进行攻关,并向中央文献研究室和省周恩来研究会申请立项,以推动调研工作在更高层次展开。

    2、编集成果,充实宣传教材

    尽自身所能,为学校、团队组织和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周恩来精神宣教教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几年,我们利用现有条件,综合社会资源有针对性地编写出版了一批可读性较强的宣传周恩来精神的书籍刊物。《周恩来践荣立德故事选》全书分热爱祖国篇、服务人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周恩来著作1962年——1972年出版简述
·下一篇:无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纪念地宣讲(组图)
·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初审结束(组图)
·管理局在全市公务员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
·立足5A 谋篇布局——管理局召开5A创建工作汇报暨义务监督员座谈会(组图)
·纪念周恩来总理珍品展在东京举行
·关于举行周恩来纪念地2015年度文化业务考试的通知
·日本友好访问团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图)
·管理局赴京征求纪念周恩来逝世40周年活动意见(组图)
·纪念馆宣讲团在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宣讲(图)
·徐晓佳:周恩来红军小学开展“沿着周爷爷足迹前进”主题教育活动暨新队员入队仪式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