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学术研究
 
 
随周恩来同志在梅园战斗的岁月
2008-03-18 17:06:54
作者:陈浩(作者原为周恩来的外事秘书)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也从重庆来到南京继续谈判。11月19日,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返回延安。在这短暂的半年时间里,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对内称南京局)在龙潭虎穴中坚持斗争,环境异常险恶。回想起50多年前在南京的180个日日夜夜,至今仍感惊心动魄,心潮澎湃。
  中共代表团住在南京梅园新村30号和17号。周副主席及中共代表团所有成员是一个居民户,周副主席是户主。在国民党的警察局里,有我们代表团每个成员的材料。在当时那种凶险的环境里,南京局组织部要求工作人员共同研究各自稳妥的口供,以备被盘问时用。工作人员外出前要尽可能设想会遇到什么情况,如何应付。外出时要沉着冷静,随时做好发生意外的思想准备。如遇有特务盯梢,要想方设法摆脱。
  记得有一次,周副主席去上海,住在思南路周公馆。童小鹏同志有重要事情需向周副主席汇报,他将事情的主要内容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委托代表团李晨去上海交给周副主席,并叮嘱李晨:如在途中遇到意外情况立即将小纸条吃掉,以免泄密。李晨到达上海后,立即直奔思南路周公馆,亲手将小纸条交给周副主席。
  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往南京时,本拟在南京也出版《新华日报》,但是,由于国民党当局百般刁难、阻挠,硬是不许《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他们唯恐人民了解时局真相,听到正义的呼声。但是,真理的声音是封不住的。周副主席让代表团新闻组的同志每天抄收延安新华总社广播的新闻稿,有时甚至自己编写稿件,及时报道时局的真相和我们的观点,并以新华社南京分社的名义,编写并油印成《新华日报通讯稿》,分送各新闻机构、各党派等等。英文的新闻稿由外事组抄收、打印出来散发给外国记者。
  1946年6月上海十万群众举行反内战大会,并派"上海和平请愿代表团"赴南京。23日晚,请愿代表在南京下关遭特务围攻毒打,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同时,国民党政府组成了所谓的“苏北难民团”(实际是地主还乡团和特务、流氓),叫嚣要砸中共代表的驻地。在这种严峻的政治氛围里,代表团驻地随时都面临着遭受袭击的危险。面对这种危急的局势,周副主席大义凛然,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一方面针锋相对地向国民党政府当局提出严重抗议,另一方面向马歇尔和中外记者指出所谓“苏北难民”的事实真相,并揭露蒋介石此举是为其武力夺取苏北的阴谋制造借口。周副主席自己带上几位助手去南京中山陵、灵谷寺,并在灵谷寺接见了美国记者李勃曼。那一天,为避免国民党当局和特务的迫害,中共代表团采取了紧急疏散的措施,有的同志一大早就去了玄武湖,有的同志在南京有合适的社会关系,就暂疏散到那里。如李晨就去了他的堂兄李振翩家,大约避了一周,直到接到代表团的通知后才回来。
  在重庆、南京期间,周副主席非常重视对代表团成员的革命气节教育。他和董必武、邓颖超、钱瑛、廖承志等都给代表团工作人员介绍监狱斗争的经验。周副主席讲: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要不怕牺牲。1946年7月18日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来谈判就是准备着的。过去在重庆准备了八年,今后再准备八年吧。”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曾紧急指示:“恩来、剑英、必武、颖超等重要干部于最短期间离渝。”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周副主席以革命大局为重,他断然说:“我要坚持到最后。”这个意见得到了中共中央同意。周副主席等领导同志坚决不离开重庆的战斗岗位,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塔屹立在红岩山上,极大地鼓舞了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党员、进步分子和亿万人民的斗志。有一位在南方局工作过几年的同志说,她听周副主席讲过:“经过大革命和白色恐怖的锻炼,坚定了我对革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难忘在周总理身边的日子
·下一篇:伯父周恩来“人民外交”的又一杰作——出席一场传统泰国贵族婚礼之感悟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纪念地宣讲(组图)
·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初审结束(组图)
·管理局在全市公务员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
·立足5A 谋篇布局——管理局召开5A创建工作汇报暨义务监督员座谈会(组图)
·关于举行周恩来纪念地2015年度文化业务考试的通知
·日本友好访问团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图)
·管理局赴京征求纪念周恩来逝世40周年活动意见(组图)
·纪念馆宣讲团在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宣讲(图)
·叶勇在首届网络信息技能竞赛中获奖
·戮力同心 共创全国文明城市——管理局走进社区开展帮扶活动(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