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炎,1904年生于湖南桃源,1927年8月入党,9月参加了秋收起义。1933年,刘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参加了第二、三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战全面爆发后,刘炎任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协助司令员陈毅带领支队主力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他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广泛团结地方各阶层,促使他们投身抗战。同时,他派出战地服务团、民运工作组同地方党组织一起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组织农民、青年、妇女等抗日协会;发展党员,恢复和建立农村党支部,建立减租、减息调解委员会,有力支援了新四军抗日。
1938年7月,刘炎到管文蔚领导的丹北抗日自卫总团视察,并授予管部“丹阳游击纵队”番号,9月又带干部到该部,将其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
1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建立,刘炎任政治部主任。黄桥战役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刘炎仍任政治部主任,领导当地干部开展群众工作,推动统战和政权建设,建立泰兴、如皋、靖江、泰州、海安5个县民主政权。
皖南事变后,刘炎任新四军一师政委。1941年2月,日军乘新四军军部刚刚重建,大举“扫荡”。粟裕和刘炎指挥一师与敌激战,歼敌5000余人,乘胜攻占泰州。3月,刘炎任苏中区党委书记,随后兼任苏中军区政委,领导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的“扫荡”和“清乡”。5月,刘炎领导在全区普遍开展二五减租。 7月,日伪军1.7万余人向盐阜地区进犯。为配合反“扫荡”,粟裕和刘炎指挥一师在苏中发起攻势,袭击守敌,破坏公路,断绝敌后勤,并进一步围困泰州、泰兴。敌顾此失彼,损失3800余人,不得已撤回。
1942年春,刘炎积劳成疾,仍带病坚持工作。此时,日军集结3000人,准备“扫荡”苏中地区,正在养病的刘炎冒雨赶回同粟裕研究作战方案,采取主力尾追、迂回歼敌的办法粉碎了“扫荡”。
解放战争中,新四军主力北撤山东。1946年11月20日,刘炎在山东临沂病逝,年仅42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