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生廉洁,他留给我最大的财富就是爱国爱家、廉洁奉公。”苗建中说,转业后,苗立发辗转于文昌商业系统各单位,供销社、粮食局、农产品采购局、县服务局、县副食品公司等等,1983年从文昌县生产资料公司离休。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里印象挺模糊,只觉得他很严肃、很忙碌,偶尔听他讲起过去的战斗经历,也往往轻轻带过。”苗建国是苗立发的大女儿,龙凤胎中的一个,年纪稍长,与几个弟弟比较起来,她和父亲较为亲近。
“父亲经常出差采购物资,却从没有见他为家人捎过什么小东西,连糖果、饼干的小零食都没有。”也因此,苗立发每次出差回来,孩子们都不会拥上前去翻他的包裹,那里没有孩子们想要的父爱礼物。
“父亲从不搞特权,我们一家六七口人挤在一间15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孩子又多,挤在一起连打个转身都很难。”苗建国说,三年大饥饿时,父亲正好担任文昌县粮食局副局长,孩子们经常饿得肚子咕咕叫,家里有上顿没下顿,吃的都是地瓜叶和米糠。尽管这样,苗立发仍然没有往家里拿回过公家一粒粮食。
文化大革命期间,苗立发被定为“走资派”,押送到设在文昌重兴镇的五七干校改造。1971年,苗立发申请退职,举家回东北老家种田。
“父亲更爱海南,在他心中,辽宁是故乡,而海南俨然是家乡了。”苗建中记得,父亲在辽宁老家常念叨海南气候温暖、自然风光好、海南人纯朴善良,即使被打成“走资派”,海南老百姓也没为难他,有的还偷偷资助他的家人。三年后,苗立发难忍思乡之情,又带领家小重回文昌。
“父亲有3兄弟,都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三叔和父亲一起参军,最后战死朝鲜战场,再没回到祖国。这枚抗美援朝军功章,就是三叔的遗物。”捧着父辈留下的战争纪念章、军功章、立功证,苗建中轻轻擦拭军功章上的蒙尘,这是历史的印迹,也是岁月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