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敬老院内的几棵苍翠大树见证了少共国际师誓师成立和誓师出征
少共国际师誓师成立地、誓师出征地——江西省宁都县梅江镇大考场(宁都县敬老院)
少共国际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工农红军武装部队,全师1万多人,70%以上是共青团员,战士平均年龄不到18岁,誉称娃娃兵。
早春,阳光明媚,暖意融融,我来到江西省宁都县光荣敬老院。
敬老院座落在宁都县城金盆小区北边的大考场,一进大门,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满院雪白的李花,一股浓郁芳香扑鼻而来。我顺着赏心悦目的李花园径直走着,“少共国际师成立旧址”纪念碑就竖立在大院中央水泥大道旁。纪念碑在绽放的李树花簇拥下,显得庄严肃穆,驻足瞻仰纪念碑令我更加对革命英列的崇敬之情……
不时阵阵欢声笑语打破了我凝重的沉思,我循声来到后院,原来是几十位老人正在这里沐浴着春天的阳光,三俩成群开怀畅谈,四五结伙尽兴玩牌,有的操炼着健身器,有的阅读着书刊……
当得知我是来了解有关当年少共国际师那些事儿时,大伙都围了过来,热心的老人们给我推荐两位采访对象:83岁的彭兴是县民政局退休干部、曾任安福公社副主任,79岁的黄卓然退休前是县档案局副局长,俩老看上去都要比实际年龄小十几岁,身体硬朗着。
彭兴首先介绍地名“大考场”的来由,顾名思义这里曾是历史上宁都州科举考选武秀才的考试场所,入试者在此进行武艺、射击、跑马等赛事,故又称“跑马场”……
黄卓然老人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这里尚属县城西北郊区,敬老院处四周是个几万平方米的天然大坪,方圆几里的缓丘地上复盖着一片茂密的松树和枫树林,以前全县民兵集训亦多于此开展……
“当年少共国际师授旗成立和誓师出征大会都在此召开……”老人自豪而又激动地讲述着。
1933年5月上旬,红军总政治部在博生(宁都)县固村召开了全军青年工作会议,在时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政治委员的周恩来同志提议下,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向团中央提出建立“少共国际师”的建议。5月20日,团中央正式作出了《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向江西、福建、闽赣三省下达了征调8000兵员的任务。决定一出,中央苏区掀起了一个为输送兵员到“少共国际师”去的扩红热潮,由于青少年参军参战热情高涨,各地都超额完成了征员任务。
1933年8月5日,中革军委、少共中央局、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军区、福建少共省委联合在博生县城西北郊大考场举行了盛大的少共国际师授旗成立大会。参加授旗仪式的中央及各省领导机关代表检阅了来自苏区各地的1万多名优秀健儿。尔后,由中革军委代表王盛华致词。紧接着,全体战士高喊“我们是工农的儿子,高举着少共国际师的旗帜,要消灭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准备以最后一滴血为着苏维埃奋斗到底!”的庄严誓词。宣誓完毕,由阅兵总指挥陈奇涵宣布授旗员给各团授旗,授旗员声音宏亮地宣读“苏维埃付你们这面旗,委托你们领导与指挥这团战士发扬百战百胜的精神,为苏维埃而奋斗。”随即,中革军委代表向全师指战员宣布少共国际师师长陈光、政委冯文彬、政治部主任罗华明等指挥员的任命书。至此,少共国际师宣告正式成立。
少共国际师在宁都进行了近1个月的紧张集训后,9月3日,又在成立地大考场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会上还宣布重新组成的师领导班子,吴高(皋)群任师长、肖华任政委、冯文彬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代表红军总部向少共国际师授旗,并指出:“要爱护你们的光荣的战斗团旗,英勇奋斗、把它插遍全中国!”誓师后,全师指战员热血沸腾、士气高昂,这支年轻的队伍,在师团首长的率领下,高唱着张爱萍同志谱写的《少共国际师出征歌》:“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去。高举着少共国际光辉的旗帜,坚决的果敢的武装上前线。做一个英勇无敌的红色战斗员,最后的一滴血为着新中国……”。告别博生人民,开赴抗击敌人的前线。
少共国际师开赴前线后,立即配合红三军团、五军团投入抗击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战斗。在闽北的拿口,打的第一仗,就歼敌300多人,缴获不少枪支弹药。接着又打了几个胜仗。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政委特地打电报给以表扬。以后,这支娃娃军又在将军殿、邱家强、团村、大脑寨、驿前、广昌、石城等地,进行过几十次战斗,仗仗打得残酷壮烈。
1934年9月16日,少共国际师奉命从东线长汀撤至石城,在小松一带展开狙击战(有史称石城保卫战),战争打得十分残烈,红三军团卫生部长何六均壮烈牺牲,一万多人的少共国际师,只剩下五千来人,他们于10月9日至10日,由横江洋地撤向瑞金,仍然顽强战斗。
经中央苏区“围剿”作战,伤亡惨重,年仅23岁的第二任师长吴高(皋)群在火线英勇牺牲,至湘江之战后,只剩2700人。遵义会议后,红军进行了整编,少共国际师与红一军团主力合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