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这座毛主席语录碑仅几米远的地方,“寻找城市记忆小组”还发现了一个幽深的防空洞。
走在远处,这个防空洞并不容易被发现,走近猛一看,会以为是一段平常的水渠,而仔细看,这段长约三四米的沟壑两边有向下的梯子,地面以下是一个半人高的、半圆形洞口。
洞口倾斜向下,里面的通道是砖砌的拱形顶、陡峭的石阶一直通到黑幽幽的深处,“喂……”小组成员朱翊向幽深的防空洞喊了一声,很快从洞内传出回声。
“寻找城市记忆小组”成员决定进入这个防空洞一探究竟,下去后,发现里面差不多距离地面有10米,洞内幽黑、通风、有岔道,根据洞内通风的情况,大家估计洞内的地道应该还有别的出口。
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开始强调要突出备战,包括要挖防空洞、修工事。1969年8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成立全国性的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成立各级人防领导小组,在全国开展群众性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动。
此时,呈现在“寻找城市记忆小组”眼前的防空洞会不会就是这个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呢?
6月16日,在三友社区副主任陈大云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68岁的原木运司退休职工张贺群,了解到这座毛主席语录碑和这座防空洞当年的部分历史。
“语录碑上写有‘祖国万岁’、‘毛主席万岁’、还有一首毛主席诗词……我想不起是哪一首了”——当记者向张贺群老人提起这座语录碑,老人一下子就说出了这座语录碑东、西、南三面已经模糊的字迹曾经写的是什么内容。老人说,这座语录碑大概是1967年建成的。这座语录碑为什么会保留下来,老人也不得而知。
说到防空洞,老人笑着脱口而出一句毛主席语录——“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老人说,当时各单位都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修建防空洞,但是防空洞修好了,除了演习时用过外,之后就荒废了。
老人还记得,这座毛主席语录碑和这座防空洞基本是同时修建的。当时,防空洞内拉有电线、装有电灯,并且一般防空洞都有三个出口。只是现在几十年过去了,防空洞都荒废了。
乌鲁木齐市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得知这座毛主席语录碑的线索后表示,人们习惯把久远的物件当做文物和遗产,并对它们悉心保护。而面对只有几十年历史的东西,则不吝于淘汰和毁弃。实际上,相对于丰厚的古代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的近代遗产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承载了大量社会发展的信息。对于这座毛主席语录碑的发现,文管所将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