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楼大厅的镜框里,仍保留着邓小平的谈话记录稿。

邓小平居室还保留着旅舍的本色功能,满足下榻意愿,屋内散见着新入住者的行李。

会议室内景,邓小平当年在这里发表“黄山谈话”。
一楼大厅的镜框里,仍保留着邓小平的谈话记录稿。从这份不为多数人所知的历史文献上可以发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但在此发出了“要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开山号令,而且亮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先声。
他胸有成竹地说:“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省里要有个规划。……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有时花钱少了还不满意。你们要很好地创造条件,把交通、住宿、设备搞好。”并强调,“对黄山的工作要好好整顿。第一是服务态度,清洁卫生……服务员要有点外语知识,导游要有章程……床单、枕巾要每天换。”
在中国正在进行拔乱反正的国情下,他指出:“工作人员要按劳取酬。凡是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的,工资待遇也要高。不好的要批评教育,不改正的可以淘汰,这样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那时,实行改革开放的宏伟决策已在邓小平胸中酝酿。针对黄山实情,他提出:“伙食也要很好地研究,要适合外国人的口味,外国人喜欢吃小牛肉,你们可以搞几个养牛场,这样旅客来了就可以喝鲜牛奶,吃奶酪。上山,将来可以考虑用直升机,道路要很好的整修,将来要能开汽车,外国和中国的游客都有可以租车上去嘛。”
他还说:“旅社建筑要搞得古色古香,将来要装冷风机。宾馆要设小卖部。你们的祁红,绿茶等可以搞小包装,一两、二两的,包装一定要搞漂亮,卖它几个美金。特别是日本人喜欢笔、墨、纸、砚,砚台不要搞大。要卖门票,外国人一个价,中国人一个价。”也成了中国蓬勃兴起的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同时他告诫:“你们的资本就是山。要有点办法,禁止破坏山林。好多秃山搞玉米干什么,种草么。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广开门路,增加收入。你们物产很丰富,你们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国内旅游仅有小规模的差旅和公务活动,市场格局单一而薄弱。后人评价说,邓小平的这次谈话,立足当时旅游业处在初创时期的实际,具体深度地回答和解决了发展旅游业的重大理论问题,体现了他对旅游经济规律的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为中国旅游业的崛起和腾飞奠定了政策框架的根基。
经过多年创业,黄山人一步步把山区小城建设成初具现代化规模的国际旅游城市,黄山成为中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景区。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黄塔桃高速构筑了贯穿南北、沟通东西的黄山高速路网,极大方便了游客出行。据官方介绍,2008年共接待进山游客224.39万人,近三年来,经营收入每年增加1亿元以上。
从2006年开始,中国国内旅游达到了人均每年一次以上,各类旅游景区也迅速发展到2万多个。随着旅游方式的多样化,自然类、人文类、主题公园类、社会类、休闲类等旅游景区蓬勃发展,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中国旅游业在世界上的排名也持续上升。1997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2006年,该组织对这个预测又作了进一步修订,将达到此目标的时间提前到2015年。
从观瀑楼出来,沿盘山公路向上开车到慈光阁后,可乘坐空中索道直达玉屏楼,15华里的登山步道变成了8分钟的空中游览。这样的客运索道,黄山拥有四条。
当年,来到黄山的第二天早晨7点多钟,小平迈着矫健的步伐从慈光阁徒步向海拔1716米的玉屏楼攀登而去,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