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纪念日,1937年7月7日爆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至今已是71周年,图为在北京卢沟桥旧址一为学生冒酷热参观。 中新社发 钱兴强 摄
昨天是“七七”卢沟桥事变七十一周年纪念日。在天津市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一早便来到位于主展馆西侧的“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将这座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在日劳工纪念馆中的每一件陈列品,擦拭得一尘不染。
这是一座建筑面积一千三百五十二平方米的青灰色建筑,一层是骨灰馆,两千三百一十六只骨灰盒中存放着两千八百六十三名在日殉难的烈士和劳工的骨灰,二层是《东瀛血泪——中国劳工在日本》展馆。
史料记载,在侵华战争末期,日本国内劳动力严重短缺,为走出劳动力不足的困境,日本内阁作出了大规模强掳中国劳工的国策。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期间,日本从中国掳走四万余名劳工,迫使他们在三十五个单位的一百三十五个场所从事挖掘矿山、开凿山洞、装卸车船、挖河筑路等重体力劳动。不到两年时间,就有六千八百三十人命丧东瀛。日本战败后,幸存劳工回国时带回部分骨灰,但仍有许多中国劳工的遗骨被弃置山野或下落不明。
一九四九年,在日本花冈发现散乱的中国殉难者遗骨。以此为契机,在日本开始了全国规模的调查、收集骨灰的民间运动。经过旅日华侨与日本友人的艰辛努力,从一九五三年七月到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共有两千八百六十三人的骨灰,分九批魂归故里,长眠天津。
“纪念馆西侧的黑色大理石名录墙上镌刻着六千七百二十三个在日殉难同胞的姓名。当年劳工的幸存者、殉难者遗属打听到这里,便不由分说地赶来找寻自己熟悉的名字。”天津市烈士陵园负责人丁莉娜告诉记者,展馆中的大部分史料来源于旅日爱国华侨和日本民间友好人士的捐赠。没有他们为寻找、挖掘、保管、送还遗骨做出的艰辛努力,就没有今天的展馆。
“每年都有很多日本友人专程来此凭吊、参观。他们中间既有旅日爱国华侨,也有律师、教授、政治家。有的学者甚至把学生带来这里,现场解读这段历史。”丁莉娜说。
“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两大本留言薄收录了部分参观者的参观感言。高桥昭夫的留言是:“不要忘记历史。”仲野绿等六人联名写下:“兵戈无用。”细川律夫写道:“日中友好。”日本众议院前议长土井多贺子的留言是:“真理似寒梅耐风雪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