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或是听到有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或是图片,心中难免开始变得沉重。还记得他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么? 还记得屡遭不幸,走投无路的祥林嫂么?还记得那个具有“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的阿Q么?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我们学会了明辨是非,学会了自我思考,读他的文章并不是仅仅停留在阅读层面,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笔下那些悲惨人物的痛苦,明白鲁迅先生宁愿承受寂寞和孤独也要成为一名永不屈服的斗士的原因,我们对他更加尊敬。
鲁迅,这个名字,我们四个人再熟悉不过了。懵懵懂懂的时候,就听说过太多次了,我们知道他是一代伟人、知道他是“民族魂”、知道他一直被人们所赞美着。可是,那时候,我们却不知道鲁迅先生到底有何能耐,为何能给后人留下如此不可磨灭的影响;不知道“鲁迅”只是一个笔名,他的原名是周树人;不知道他笔下的诸多被我们鄙夷的“错别字”蕴藏着的是一段历史、是一种高度、是一门智慧。 不由地,我们联想到了若干年前的一个调查,在广大的青年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年是“只知周迅,不知鲁迅”。虽然,这极有可能是出现在90后中的现象,但这也让我们四个90后的一份子大为震惊。后来,又传出教育部门提出要在教材里删除有些鲁迅先生的文章,来自不同省市的我们可是都有读过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诶,那可是语文教材中的必读之物呢!删除文章的理由确实教材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当然难免引起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确实,时代在发展,我们不可能要求媒体天天宣传鲁迅,只是鲁迅的思想、精神怎能如此轻易地被国人忘却。著名作家臧克家曾写过一篇纪念鲁迅有感的诗文——《有的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的正是鲁迅先生。这是一首能使大家久经难忘的好诗,体现了鲁迅的伟大。
走出鲁迅故居,我们的情绪由一开始的喜悦现在夹杂着些许沉重,络绎不绝的人流总算给了我们些宽慰,我们始终相信比起忘却鲁迅先生,更多的人会选择把他放在心里缅怀。这次实践,更是加深了我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更完整更生动地了解他的事迹,也让我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心灵得到进一步净化,为祖国而奋斗的信念进一步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