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战争》一文中写道:“在创建根据地时,我们首先开辟的并不是长城外的雾灵山,而是在长城里的盘山、鲁家峪(丰润、玉田、遵化交界处)、腰带山(丰润、滦县、迁安交界处)地区,而且始终以这三个地区为中心向四外扩展。”
1940年2月,包森、李子光、王少奇带领游击队和一批地方干部,先后到达盘山。当时的盘山,据《冀东革命史》载:栖居着十几股土匪,有数百余众。他们借抗日之名,横行乡里,四处敲诈掳掠,奸淫妇女,杀人害命,群众恨之入骨。为整肃盘山的秩序,包森、李子光、王少奇等采取瓦解和镇压相结合的办法,对作恶多端、屡教不改的蒋德翠、白老八、刘德彪、蔡老五等匪首予以镇压,剿灭了土匪,群众拍手称快,抗日热情空前高涨。
■田野———抗日大暴动领导人之一
为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巩固根据地的发展成果,包森、李子光、王少奇等着手建立抗日政权和群众组织。他们首先把盘山周围的20多个居民点、80多户人家,统一划为一个行政村,名为联合村,建立了村政权。这是冀东西部地区第一个抗日的基层政权。之后,游击队以盘山为依托,频频出击,在蓟县、平谷、密云、三河等县,发展扩大了大片游击区。1940年4月15日,蓟平密联合县政府在盘山成立,这是冀东西部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联合县政权,标志着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形成。1940年秋,冀东西部地委、冀东专署也在盘山成立,年仅26岁的田野任书记,焦若愚任专员。《盘山英烈》载:田野,原名赵观民,化名赵耕田、陈华、张建翼,河北省保定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冀东抗日大暴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冀东西部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1942年9月,在河北省兴隆县石门台村砂峪沟养病时,遇敌袭击牺牲,年仅28岁。他的英名,像巍巍盘山一样,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
■包森———抗日出色指挥员
1940年8月25日,冀东军分区在盘山脚下的塔院村召开十三团建团大会,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兼任十三团团长。《盘山英烈》载:包森,原名赵宝森,陕西蒲城人,1932年加入共产党,随军进至平西,担任八路军房山县游击队长,是房(山)涿(县)涞(源)抗日联合县创建人之一。后调入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是冀东出色的指挥员。冀东抗日大暴动后,四纵西撤,留下包森一个连(40多人)在遵、兴边界活动。1939年4月下旬,包森领导的二支队活捉了坐镇遵化城的日本宪兵司令、日本天皇的表弟赤本大佐。1940年2月,来到盘山,为创建盘山根据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42年2月17日,在遵化县(现为遵化市)野瓠山战斗中牺牲,年仅31岁。包森牺牲后,日军宣传机构做了“包森司令长官战死”的报道,可见这位未授衔的将军在敌人心目中的地位。1945年3月,蓟县人民为纪念这位抗战英雄,曾一度将县名改为包森县。
■白草洼战斗
白草洼战斗,是包森指挥的一个漂亮的歼灭战。白草洼,位于盘山西麓。1940年7月28日上午,日本关东军武岛骑兵中队70余人进入盘山扫荡,这个中队素有“常胜军”之称,武器精良,战斗经验丰富。包森沉着指挥,战至黄昏,将敌军全部歼灭。首次开创了冀东武装力量全建制地歼灭日军劲旅的战例,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日伪军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不敢进犯盘山。冢越正南,这位侥幸从白草洼战斗中逃脱的士兵,几十年后来到盘山,拜谒包森烈士墓,他在敬献的花圈挽联上写道:“惊弓之鸟,漏网之鱼,不死之人,拜谒包森。”
盘山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引起了日伪军的惊恐。敌人扬言:“要搞垮冀东,首先要搞垮蓟县;要搞垮蓟县,就必须搞垮盘山。”从1940年5月起,日寇调集重兵,对盘山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和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