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团同学在王杰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
社会实践团同学在王杰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
社会实践团同学在王杰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
7月12日,我随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去位于邳州张楼乡的王杰烈士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到邳州之后,市旅游局和民政局的相关领导同志非常周到的招待了我们。随后,便驱车去王杰烈士纪念馆。
约莫
20分钟光景,我们便到了目的地。下车之后,我首先感觉到的是环境的幽静,似乎置身于离嚣闹的都市很远的人间天堂,周围到处是绿油油的水稻和郁郁葱葱的树,远处传来清脆的鸟鸣和淙淙的流水声。正在我陶醉为周围的宁静之时,旅游局的领导同志招呼我们入园参观。
入园之后,我更是惊讶于园内的幽雅:一排排松树整齐有序的矗立在道路的两旁,仿古的小亭静静的坐落在园内的各个角落,纪念馆不是很大但却很抖擞。园内除了纪念馆跟陵墓之外没有别的建筑,虽然显得单调但我却觉得这样的风格应该适合王杰烈士的风格,试想一位简朴的班长怎会舍得后人大张旗鼓的去陈设自己精神之外的什物呢?
走进纪念馆之后,我的思绪随着馆内的图片一起远飘:
1961年8月应征入伍。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以雷锋为榜样,从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以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快乐”,为了党的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逐步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热爱学习,写下了10多万字的日记。他关怀战友,爱护集体财产。他帮助群众做好事从不留名。他勤奋工作,在执行训练、施工和抗洪救灾等各项任务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被大家称为是“闲不住的人”“不知疲倦的人”。他在部队里年年是优秀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当了班长,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军事训练。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扑向炸药包,献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根据他生前愿望,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走到《王杰歌的枪》宣传栏前,民政局的同志情不自禁的唱起了他们年代所熟悉的歌曲,我们实践团的同学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唱了起来。歌不是很长,但给我的感触却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震撼,是敬仰,是洗礼!歌声中流传的是散发出富有年代气息的朴素和善良。而在我们这物欲横流的年代,整个世界到处都弥漫着你争我抢,到处都隐藏着这样那样的陷阱。在这个已经习惯了做好事留名要钱的社会里,王杰的身影真的逐步离我们的生活远去,尽管社会想挽留着人性的本善,借助金钱的奖励借助名义的刺激借助“聪明”的人们所能想到的一切办法。
而社会“回报
”我们的是“孕妇遭暴打众人围观”的残忍,“回报”我们的是“老人饿死街头”的冷漠。我认为奋不顾身、舍身取义、助人为乐正在渐渐消失于“现代文明”的脑海。因为,在他们看来做那些与己无关的事情是无所回报的,是没有经济意义的。这个社会让我们伤心,伤心于它的一切“经济化”,伤心于它的“急利化”。可以想象,王杰在决定舍身救民兵的那一刻是没有任何利益和名誉考虑的,他所表现出来的是他平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集中完美体现。应该说王杰扑向炸药的那一刻是他美丽人生的尽致的表现,是隐藏的善良的即刻的表现,平时的王杰是没有豪言的普通士兵。而他内心深藏的却是对人生最真挚的诠释——为爱而逝,对爱最完美的诠释——因深藏而真实。或许,真正的美与爱,都需要真诚与深藏,因为经受起时间冲刷的美和爱才是真实的,纯正的,一如王杰对战友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