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9
日
晴空万里,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农村新蓝图”社会实践队轻装上阵,奔赴本次社会实践的最后一站——享有
“
浙江延安
”
之称的温州平阳老革命根据地红色之旅,在中国共产党建党
85
周年和长征胜利
70
周年之际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岁月,在实践中体味抗战英烈的铮铮铁骨,并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对于实践队员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
聚焦镜头
1
挺进师北上抗日纪念碑
实践队员首先来到了位于温州平阳山门镇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纪念碑。在当地导游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
68
年前,红军挺进师五百将士在粟裕将军的率领下,在平阳山门这块山坡上整装出发,行军
1
个月,到达安徽岩寺,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在八年抗战中,他们驰骋于大江南北,横扫日寇,为华中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打败日本侵略者,挺进师数百名将士牺牲在安徽、江苏、浙江战场。他们的英名载入抗战史册,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为了缅怀挺进师抗战英烈,弘扬抗战精神,在直冲云霄的挺进纪念碑前,实践队员也深受人民英雄精神的熏陶,
带着满腔的热情缅怀革命烈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实践队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在带队
徐老师的主持下召开了一次临时党支部会议。会上中共正式党员周秦还发出了“继承革命先辈遗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议,实践队员也在鲜艳的党旗下宣誓,表明发挥党员先进性服务人民的决心。
聚焦镜头
2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
经过短暂休息调整,队员们又马不停蹄地赶至位于山门畴溪小学创办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闽浙边临时省委在畴溪小学(现平阳山门小学)创办了当年南方
8
省
14
个革命根据地唯一的一所抗大式干部学校
--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粟裕任校长。
遵循他生前遗愿,党组织和他的家属将其骨灰敬撒在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上。
为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在烈士纪念史迹和粟裕大将骨灰敬撒处,实践队员深深地三鞠躬。同时,实践队员还参观了学校内的革命遗址,加深了对闽浙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的认识。在宁静肃穆的学校里,在周围高大挺拔的桂花树下,一种敬仰之情便在每位队员心中油然而生。
聚焦镜头
3
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迹
与前两者相比,坐落在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境内的凤卧
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迹则显得更为神秘莫测。
1938
年
7
月
21
日至
30
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便在凤卧的冠尖和马头岗两地召开,大会主会场设在郑家的
5
开间木结构二层楼房,辅会场设在马头岗翁家的
10
开间木结构平房内。出席大会的代表有
26
名,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及其他省委组织,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实践队员们踏上了充满历史底蕴的台阶,追寻革命先辈的脚步。在蓝天辉映的革命遗址周围
,
在群山环绕的小木屋里,时间仿佛被沉重的历史氛围所凝固。在解说员的讲解下,队员们也逐步认识到抗战胜利的革命成果来之不易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便是对他们不懈努力的最好诠释
……
镜头拉远
红色之旅,我们一起走过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在温州平阳短暂的红色之旅却让实践队员感受良多,在追求平等自由的道路上,有人家庭破灭,有人献出生命
.
苍天无情
,
情义却有价
,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农村新蓝图”社会实践队定会秉承优良的革命传统
,
践行荣辱
,
在属于大学生的舞台上展现青春的热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