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中共苏中四地委建立,陈国权为委员。当年9月,中共苏中区党委决定陈国权调任海门中心县委书记兼县警卫团政委。他到任后,经常深入各区乡检查布置工作,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二五减租,建立区乡政权,成立各级农抗会组织。在与祝家仓、曹家仓、沙家仓、龚家仓、张家仓等不法地主的斗争中,他组织领导上千人的群众游行示威,开展面对面的斗争,这一运动迅速发展到沿海的五堤、十堤。经过一系列的斗争,这一带的封建顽固势力被摧毁,抗日民主根据地也得到不断扩大和巩固。三阳镇永平村是启海地区抗日战争中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陈国权担任海门中心县委书记后,先后深入三阳. 悦来. 江家镇. 启东海复等地各级党组织,部署和组织各地成立民兵队. 农抗会等,不断健全了启海地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起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动员各阶层人士奋起抗日,为栗裕率领的新四军一师进驻启海地区,开辟抗日战场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国权同志一心为党工作,常年居无定所,风餐宿露,奔走在启海地区的广大乡村,深受着人民群众的爱戴。每到一处,他总是顾不得休息吃住,布置完工作,又风风火火赶往别处,开展新的工作。
1942年1月1日至3日,新四军一师三旅旅长陶勇率部攻克启东久隆镇敌据点,第二天上午,陈国权与启东县县长沈维岳、县委民运部长兼县农抗会主任石坚、启二区委书记王蕴石等,到启东二厂镇布置当天下午召开群众大会的事宜,以庆祝胜利和进一步发动群众。中午,驻启东北新镇的伪军胡鹏部队出动报复,分三路包围上来。由于附近没有我新四军和地方武装相救,敌众我寡,情况万分危急,陈国权临危不惧,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迅速安排沈维岳.石坚等向北转移,自已则和社会部长王正平、敌工部干部阮庭庚,混在转移的群众中,迎着敌人而去,不幸被包抄上来的敌人认出,三人同时遭敌枪杀。陈国权时年26岁。沈维岳. 石坚等幸免于难。
陈国权为国捐躯的不幸消息传到中共苏中区委和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后,粟裕. 陶勇. 姬鹏飞.韩念龙. 茅埕等领导和战友,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党的干部和战友而万分悲痛。陈国权在启东牺牲后,当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冒着危险,把他的遗体入殓于棺木中秘密下葬,约一年后,陈国权的灵柩运到由时任苏四区公署专员的季方发动群众修建的三阳烈士墓内,与瞿犊. 王进等140多位革命烈士长眠于松柏环绕. 庄严肃穆的陵墓内。曾在通启海战斗过的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姬鹏飞. 原江苏省副省长周一峰等老领导先后为三阳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题词。
陈国权的战友,1942年曾任启东民主政府县长. 解放后曾任南通市政协副主席的沈维岳在上世纪六十年在缅怀陈国权烈士时题词写道. 当时妖雾闹东南,生死依稀廿四年。志士遗风堪作范,留芳常着后人鞭。巍然烈士象如生,黄海盼扬数陨星。欣看新天换日月,河山壮丽慰忠魂。
70多年来,位于三阳镇东首的三阳烈士墓,几经修缮,保存完好,并建有亭阁式房屋,专设烈士传略. 遗像和各界人士凭吊时留下的纪念烈士的诗词和对联,以此缅怀先烈,教育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