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魂断高台的巾帼英雄
1935年3月28日晚,陶淑良随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总部命妇女独立师一团随红30军及9军一部配合进击,于3月31日攻占剑阁城。红30军88师立即向东北疾进,协同红31军攻打剑门关;妇女一团随89师驻守剑阁,阻敌援兵。两天之内,妇女团击溃了田颂尧一个旅的侵犯。
战斗打响前,陶淑良派人抓了个“舌头”,从人员部署、火力配备到活动规律都了如指掌。敌军原来是一支“双枪”胡子兵,身上带了两杆“枪”,一是荷枪实弹的枪,另一支则是装满大烟的烟枪。他们打一阵子仗,就要抽抽烟,过过瘾,因而火力难以持续。
第2天黄昏,敌官兵正在吞吐云吐雾过烟瘾,连哨兵、警卫兵也发了烟瘾,哈欠不断。妇女团趁机发起猛攻,只听得一阵阵手榴弹爆炸,浓烟迷雾中,女战士一个个象小老虎,在机枪掩护下冲向敌人阵地。烟鬼们那有还手之力,大多跪地举手投降,少数顽固分子立即丧命,一个旅全被击溃,敌旅长和他的小老婆也被红军活捉。
1936年10下旬,红军2万余人,奉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进军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西渡黄河后,张国焘把妇女独立师部分缩编为妇女抗日先锋团,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仍直属西路军总部。陶淑良调任红5军后勤部军需部部长。
1937年1月,董振堂率红5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守敌保安队、民团共1400余人全部投降,其中部分民团接受改编。不久,敌马步芳、马步青部5个骑兵旅,2个步兵团及炮兵团、民团共20000余人围困高台。红5军主力在高台城外抗击数日,被迫全部退守城内。
高台位于甘肃省西部,是兰新公路的咽喉要道,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城南是海拔5400余米的祁连山脉,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城北是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大沙漠。
红5军在高台县城与7倍于己之敌展开激战。1月20日,敌以炮火猛攻,城内多处起火,城墙被打开好几处缺口。陶淑良和红5军全体指战员,包括随红5军行动的全部妇女抗日先锋团战士、炊事兵,以及机关后勤人员,全部上到城头。为节省弹药,女战士象过去在川陕苏区战斗那样,用瓦罐装石灰、泥沙,和大小石头、砖块,象冰雹似地向抓城墙缺口的敌人砸去。夜里,女战士用袋子装满泥土,填补城墙缺口,再浇上水,第二天水结成冰,和原来的城墙一样坚固。但在敌人重炮锰轰下,缺口愈来愈大,敌人趁机登城,双方白刃搏斗,女战士十分勇猛、顽强。刺刀、大刀卷缺了就用石头砸,甚至同敌人扭在一起,用拳击、牙咬,直到最后扭住敌人滚下城墙同归于尽。关键时刻,收编的民团叛变了,打开城门让敌人冲进了城,陶淑良率众与敌人展开争夺战,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7岁。红5军除极少数幸免外,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以及13师师长叶崇本、参谋长刘培基以下3000余人全部遇难。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代巾帼英雄,恍若一缕轻烟随风而逝,为千里祁连山,悠远的河西走廊留下了一段令人扼腕、让人叹息的悲壮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