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天气很好。刘玲玲来团部开会。休会时,老秦把我叫到团机关图书室,与刘玲玲见面。老秦说:“这位是团机关的贺荣洲文教。她叫刘玲玲,是咱团六连的农业技术员。希望你们能成为好朋友。我就介绍到此,有话你们自己谈吧。”说完话,老秦就关上门走了,留下我和玲玲……
那一次,我们相互介绍了各自的一些家庭和工作等情况,见面后,我是一见钟情。我觉得她年轻,人长得也小巧玲珑很标致,又是八农毕业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我明确表示:愿意加强交往、加深了解,成为好朋友。她也没有说不同意的话。后来,她告诉我:“见面的第一印象很好。年轻、英俊都具备了。”在说话中,她又发现我的气质挺好的。心中暗想:如果这样好条件的小伙子不找,错过了机会,以后会要后悔的。她心情很好,没有说不同意,也没有拒绝就意味着同意。这是合乎情理的表达方式。我们的首次见面交谈是成功的。事后的一些日子里,一有机会我们就想相互见面谈心。可以说,已成了一对日思夜想中的恋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从初次见面到结婚,中间有15个月的恋爱期。我们双方都是更加倍地努力工作,想给我们共同的屯垦戍边、婚恋历史增添光彩。刘玲玲就是那期间,第一次立功授奖,荣获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授予的“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而我也从团机关文教调到政治处宣教股当上了新闻干事。我们双方都坠入了爱河,落入了情网。但我们没有“偷吃禁果”,我们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纯真的恋爱态度。把恋爱当作推动自己工作的加油站。婚前,我们也经历了不少的故事,但记忆深刻的有两件事:
一件事是给我送温暖,玲玲利用工余节假日给我编织了毛衣。毛线是她掏钱买的,毛线是草绿色的,象征着青春美好。毛衣的背是红、黄、兰、黑四种颜色,象征着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我呢,每当玲玲到团部开会、办事,我就当“东道主”,都要叫她和我一起吃饭,好像吃在一起,才是一家人,才像小两口似的。说实话,那时的心情,真有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天不见如隔九载”一样。两人一见面就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相见时欢,分别时难呀。她每次返回连队,我总要送她一程,而且送的好远、好远…… 另一件事,我们还在一起合拍了一张定情结婚照片,起名为:“屯垦戍边、喜结良缘”。我俩都穿着绿军装、胸前佩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符号、头戴着“八一”两字的五角星军帽,我坐在左边,她紧挨着我右边,端庄而微笑地我们第一次合影了(见插图照片)。这是我们恋爱时的珍贵纪念品。后来,我们将这张上了色的照片,放大了十来寸,并做了一个很精致的相框,装饰好放在我家客厅最显眼的地方。凡是来我家作客的朋友,都夸这张照片照得好!说我们年轻时英俊、漂亮!后来兵团副司令员朱签凡、农八师政委马荣等春节来访时,见到此照片,还叫摄影师摄入镜头,在石河子、兵团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播放过呢!
到了1956年,我们的恋爱经过互相了解和多方面的考验,正式结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我提前一天,套了一个爬犁子去六连,让玲玲坐在爬犁子的筐子里,接到了团部。又坐汽车到沙湾县民政局,就花了5毛钱领取了结婚证。
这年“三.八”妇女节,是个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不仅是我和玲玲的结婚纪念日,而且就婚礼的简朴程度而言,现在说来,真让人难以相信。我自己也认为,那是天底下最简单的集体婚礼。
大家都知道:结婚,是要迎亲接新娘的。现在已从“四人抬着花轿,吹吹打打接新娘”,改为坐着小轿车去接新娘了。可我那时结婚,是拉着爬犁接新娘。现在的青年男女结婚特讲排场,新娘画妆、打扮得花枝招展,比仙女还漂亮,脖子上戴着金光灿灿的金项链,耳朵上挂着银光闪闪的银耳环,手上戴的是金戒指,身上穿的是新式的婚纱礼服……要结婚了,就要买新楼房、大彩电、新冰箱、新式全自动洗衣机,可真是高档又新潮。举行婚礼,要请司仪主持,请摄影师照像,在宾馆餐厅办上几十桌酒席……可我们那时,在团部机关饭厅举行的集体婚礼,每对新娘新郎的胸前只佩戴大红花。结婚的仪式和现在还是很相近:都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这还是一样的。中午饭是在团机关食堂买饭进行会餐、庆祝婚礼。“三.八”妇女节,团机关改善伙食,那天中午是一荤两素。客人喝喜酒,不是现在的“伊力特曲”、“五粮液”等名酒,而是那时团加工厂自己烧的粮食散酒,大家喝的、吃的还是蛮高兴的。入洞房,我们那时是没有自己的新房,新婚之夜是借用团机关管理科的一间库房,腾出来只使用三天就要归还。我们结婚也没有什么床,只是借的两条长板凳,拼起来当床用。新房中没有什么摆设,墙上贴满了同志们送给我们的结婚礼品——年画。房中只有两床被子、两个褥子、两个枕头、两个军用书包和一个装衣服的小木箱(放着还可当吃饭小桌用)。别的家具,什么也没有了。我的婚礼现在看来是“太寒酸”了。我之所以在这里还要一一讲述,是要提醒现在的年轻人,看看上世纪50年代我们老军垦人的婚礼,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屯垦戍边”的革命精神,对我们兵团今天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呀!
这里,我想用我们结婚50年时,我写的一首诗《屯垦戍边、金婚喜赋》(后来,发表在2008年1月11日《石河子日报》上),作为本故事的结束语:
“牵手同行五十年,人生伴侣喜有缘。 恩恩爱爱白头老,坎坎坷坷意志坚。 屯垦戊边春永驻,和谐社会福无边。 山盟海誓金婚许,来世夫妻不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