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伟和在革命年代身负重伤,在“文革”中又遭到了造反派的残酷吊打、非人折磨,又曾下放到原籍劳动,平时走路都非常困难。即使人生如此坎坷,但他却非常乐观豁达。当他带领文艺创作队回到家乡他当年下放居住的房屋时,指着屋后靠山坡挖出的山洞,说这山洞避风,冬天晒太阳很好,是他的“威虎厅”。每每回到家乡,他十分兴奋,看到什么都觉得亲切。在果子园公社那晚,他与乡亲们谈到深夜,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便将同行者叫醒,说:“你听,外面的山雀叫唤的多好听!快起来陪我出去转转。”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对故乡是多么地饱含深情!
文艺创作队伍综合对皖西革命历史的了解,依据雷伟和带他们采风所搜集的素材以及多年的感情积累与理性思考,拟就了现代庐剧《妈妈》的剧本提纲,并写出了初稿。1981年5月,雷伟和出席了《妈妈》修改稿的剧本讨论会。
他对剧本仔细研读、认真推敲之后,对剧本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主要是结合当年大别山革命斗争的情况,就剧中人物与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差异,谈了他的看法。比如:詹谷堂(剧中詹师长)不是柯老三杀的,柯老三也不是我们杀的,是在湖北病死的,等等。最后要求边排边改,争取“七一”立起来,并要求皖西庐剧团做好一切准备。
通过多次反复的讨论、修改,在创作队伍和皖西庐剧团全体演职员的努力拼搏下,现代庐剧《妈妈》终于在9月向地委回报演出,并对外公演,并接受了省文化局的审查。此后,该剧又多次赴合肥演出,参加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全省文艺调演,省委领导张劲夫等观看了首场演出并上台接见了演职员。庐剧《妈妈》轰动了六安,轰动了合肥,在全省产生了广泛影响。
1982年2月,在合肥召开九省市文化厅局长会议的中央文化部副部长、著名戏剧家吴雪同志听说六安出了一台好戏,便赶到六安,看了《妈妈》的专场演出。此后,吴雪副部长具体指导《妈妈》的加工修改,终于促成了《妈妈》于1982年9月赴北京为党的“十二大”演出,获得了首都文艺界的广泛赞誉。
按时下的说法,雷伟和是庐剧《妈妈》真正的总策划,可是,《妈妈》获得了成功,他却隐身于光环之后,说明书与字幕上根本看不到他的名字,他毫无怨言。后来,他还拿出内部发行、非常珍贵的《红二十八军战史》征求意见稿给文艺创作者阅读与摘录,希望他们多写此类题材的革命历史剧。为了抓好六安地区的戏剧创作,雷伟和用心良苦,作为六安地区分管文化副专员期间为六安文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雷伟和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任过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副官、副官主任、侦察队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副校长、钢厂党委书记、地区副专员等职,1982年离休,1992年去世。雷伟和的一生是在党的领导下教育培养成长和发展的,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枪林弹雨干革命,为人民服务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