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革命重要领导人贾拓夫之子、黄土情联谊会会长贾虹生在研讨会上发言,他说: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时候,我认为有两点:第一点是长征究竟意味着什么?长征精神其核心是什么?我想特别推荐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撰写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的一段话,他写到:“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他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这位西方作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这一具体事件,深远地影响了世界的前途。截止到目前的历史事实,是不是证明了他的这一论断呢?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九十多年的奋斗历史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不是对世界发展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呢?所以,长征的意义和长征的精神应该纳入世界发展的视野,而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启迪后人,传承精神,凝聚民族,实现振兴!第二点长征的“落脚点”是陕、甘革命根据地,也称为西北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主席曾于1942年说过:“有人说陕北不是个好地方,人穷地贫。可没有陕北,我们下不得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这也就是说,西北革命根据地不仅解决了党中央和党领导的实行武装割据的落地问题,即根据地,而且解决了再出发的大本营和后方指挥中心的问题,而毛主席所说的这两个“点”,恰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并且最终取得胜利的最基本的依托和基础。所谓长征落脚陕北的决策,是因为有了“一张报纸一个人”的影响,即《大公报》或《晋阳日报》等所载刘志丹和徐海东的红军在陕北迅速扩大地盘的消息,以及中央红军长征中唯一来自陕北斗争前方并一起走完全程的贾拓夫----这只是体现“戏剧性”的内容。
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继在论文发布会上做了学术报告,他的题目是《西北革命根据地起承转合的历史作用》。他说:1935年2月,成立了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之后,演变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硕果仅存的最大一块红色苏区。为了进一步确定认识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有如下分析:一、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实行了中国革命重心由南方向北方的战略转移;二、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实现了各路红军的大会师,从而结束了长征,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三、在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完成了政治策略的重大转变,把反蒋抗日的方针转变为逼蒋抗日的方针,形成全新的民族统一战线;四、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保家卫国;五、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实现了中共局部执政的新格局。
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毕远佞在论文发布会上做了学术报告,他的题目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他说: 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取得长征伟大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党正确坚强的领导是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通过失败的沉痛教训,中央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及时撤换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中央领导。第二,军事上选择了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正确转移方向,政治上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一方面军开始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西南方向突围,通道、遵义多次转兵,四渡赤水,避免危机;二、四方面军和二十五军成功西进,均是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修改、正确选择战略方向,才得以实现的。同时,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既有利于参加即将爆发的抗日战争,掀起革命的新高潮,也有利于团结红军,鼓舞士气。第三,实行了高度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各路红军进行了密切的战略配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神机妙算,出进无常,掌握了主动”。第四,发扬了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面对凶恶的敌人和无以计数的艰难险阻,红军形成、发扬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第五,实行了正确的群众政策特别是民族和宗教政策,得到了各族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战争不仅是军队的拼杀,还是人心向背的较量。即使是在长征的艰苦环境中,也时时关心群众的生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因而得到了沿途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红军积极宣传和执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努力争取上层民族宗教人士,很快得到苗、瑶、壮、侗、彝、羌、藏、回、裕固等族人民的信任。
中国著名军旅作家、《根据地》的作者、中国武警辽宁总队的副政委党益民大校在论文发布会上做了专题报告,他的题目是《从瑞金到照金》。他说:网名结合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即中央红军从瑞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经历了七次改变战略和前进目标,最终将“落脚点”选定在陕北的历史重大历史性转折。党益民将陕甘革命斗争历程概括为六个阶段,总结出陕甘边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五点重大贡献。最后,他还介绍了他在业余时间创作长篇非虚构小说《根椐地》的难苦过程,讴歌了西北革命根据地。
本次研讨会一共收集到35篇论文,业已汇总成册,并分发给与会代表参考学习。论文汇编目录如下:姚文琦的《红军长征胜利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王继的《试论西北革命根据地起承转合的历史作用》;王健的《不忘长征精神,继续卓越前行》;张崇华和宋剑波合著的《长征精神与照金精神》;王晓建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红旗不倒探因》;陈建宏的《照金苏区在长征历史上的贡献》;徐振伟的《长征选择陕甘为落脚点落脚点是一个渐进的决策过程》;于建群的《红二十六军与红军长征胜利》;皇甫江的《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刘忆的《大道相通——南梁精神与延安精神》;任红的《新探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王宁的《红25军长征在陕纪事》;高玲的《红军长征中的五次会师》;刘大新的《论照金苏区的革命斗争与伟大历史贡献》;刘海宁和折兴发合著的《习仲勋在西北革命时期的统战方法及启示》;王晓军、周国建和李晓涛合著的《浅论红二十六军在“两点一存”中的历史贡献及现实启示》;吴廷芬的《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程》;李白练的《川陕苏区戒烟运动对红军长征胜利的贡献》;卢聪惠的《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王凯旋的《照金苏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大法宝的践行者》;刘志学的《历史在这里转折》;邓亚斌的《论照金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赵远兴的《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中的群众工作》;王立莹的《长征途中令人仰慕的中国女性》;张桂山的《照金精神的当代价值》;左铁的《论刘志丹与西北红军对长征胜利的杰出贡献》;李蓉的《照金苏区与“两点一存”》;吕德明的《红军长征落脚点的最终确定及其意义》;王长寿和樊为之合著的《照金苏区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汪成军和张雪冬合著的《中共陕甘边特委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特殊贡献》;刘连志的《群众工作为中央红军和红军落脚陕甘边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龚兴武的《照金精神与井冈山、长征、延安精神的关系》;朱栋和赵远兴合著的《论李妙斋对创建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的贡献》;陈合理和李波龙合著的《论长征精神时代价值》;齐天福的《对南方苏区失败原因及陕甘苏区成功经验的剖析》。
研讨会会后,组办方将邀请与会者参观革命遗址,还会召开小范围的分组座谈会。本网将继续跟踪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