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维(倪淑英)烈士
宋维(倪淑英)烈士和她的故居(引自《吴江通》百年名人)
刘涑与女儿
李天焕与刘涑
冀中军区二十二团部队
远眺神仙山
桦木沟的进村小路
村中边区银行旧址
宋维烈士和刘涑烈士长眠处
烈士们牺牲在这块大石处
太行山北麓的有座神仙山,北坡有个小村叫“花木沟”。它令我们梦牵魂绕多年,是因为当年在这里经历日本鬼子血洗而突围出来的老八路都念念不忘。总后勤部副政委李真将军,在《星火燎原》专门刊文“血染花木沟”;许多原冀中军区的老同志,无论当年是干部、战士碰到一起回忆抗战经历,也反复提起“花木沟”突围,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啊?
然而这些年无论怎样找,在各种地图上都找不到“花木沟”这个地名,直到今年在河北省涞源县网站上,查询到桦木沟惨案的记录,才知道“花木沟”即桦木沟。70多年过去了,当地变成了什么样,还有人知道那些事么?事不宜迟,要尽快开展实地探访。
前不久,笔者一行6人带着冀中抗战研究会的采访任务,从北京出发直奔那个“花木沟”!
沿着京石高速和张石高速一路来到涞源县城,转207国道向西南行驶40多公里,路左侧有个选矿厂,旁边一条左转的小路辗转通到桦木沟村。地处深山的桦木沟,南邻阜平县,四面环山,山坳不大,至今也只有不到30户人家。山村的群众依然有些贫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放羊的老乡们也都年纪不小了,当年边区银行的旧房子还在。说起鬼子偷袭桦木沟,村里人人能讲出一段故事。
那是1943年10月,居于神仙山抗日根据地的桦木沟,驻扎着晋察冀军区医疗队,军区休养所的伤病员,冀中军区22团的2个步兵连,抗大二分校的学员,区委、区政府的干部,还有军区供给部的后勤仓库。晋察冀边区公安处长张国坚的夫人和副处长李天焕的夫人怀孕也来此准备分娩。
原来,早在当年7月间,为了防止日伪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央军委抽调原冀中军区所属6个团归属晋绥军区建制,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东大门。这6个团所有的600多名伤病员都留了下来,编成了5个伤病号连,由七分区22团负责组织和掩护在原地养伤,六分区卫生部长李真率军区医疗队负责治疗,待伤好后去晋绥军区归建。
转眼至9月中旬,按照冈村老鬼子亲自制定的计划,伪蒙疆驻屯军第二十六师团6个步兵大队3000多人,在师团长矢野音三郎中将的指挥下,兵分两路向我涞源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秋季大“扫荡”。此时22团的主力部队,由团政委带领开拔去了晋西北,团长左叶率步兵第2、3连继续掩护着5个伤病号连,在伤病员的集结地——涞源县走马驿镇附近的大山中与日本鬼子周旋。
连日来,鬼子持续着“荡平”神仙山的“扫荡”,这支近千人的特殊部队在敌人的“分进合击”中巧妙穿插,在敌人一直疯狂的追逐中不断安全转移。可是,就眼前这十几天里,有近2000鬼子一直在追逐寻找着这只队伍,部队风餐露宿、忍饥挨饿,有时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饥饿和疲劳把干部战士的身体拖瘦了,病魔更是趁虚而入,回归热和恶性疟疾接踵而来,连李真部长也发起高烧病倒了,这真是雪上加霜啊!
看到李真部长病得实在厉害,左叶团长想给他坚壁起来,以求得相对好的养病条件,李真坚持道:我没什么,要紧的是战士们太疲劳了,请你把部队的休息安排好……
22团是冀中军区的英雄部队,在反“蚕食”和反“扫荡”战斗中,经常创造机会向鬼子主动攻击。尤其是第2连,参加过“五一”反“扫荡”中著名的李贵子战斗和宋庄战斗,能攻善守、机动性强,从来都在与凶恶鬼子硬碰硬的战斗中占上风,完全可以掌握部队机动的主动权。可是,这次掩护伤病员的任务则不同,众多的伤病员行动不便,还有些需要担架抬着的重伤员,需要十分谨慎和小心避免与鬼子接触,尽可能地创造安静的环境,使伤病员们尽快恢复健康。
军区首长的重托、伤病员同志们的安危,要挑起这千钧重担,团长只能冷静、周全、咬牙坚持住!
10月12日这一天的黄昏,深秋的狂风卷起漫天的树叶和沙石,打在战士们疲惫的脸上像刀割一样疼。部队在暮色中转移到了距走马驿西南约20公里的桦木沟村。这里地势险要,四面环山,溪水绕村,是个养伤的好去处。
村里的游击队和民兵撤走了,大部分群众也转移了,留下了几个特别熟悉山路的青壮年,为部队操持粮食和做向导。
按照以往的惯例,进村后左叶团长首先领着军事干部,到村边四周的山上看地形,只见这里山外有山、高山环抱,层峦叠嶂。村西南的山沟延伸至神仙山西坡,进村只有村东的一条蜿蜒小路。在加强警戒的同时,特地在东沟口设置了2道岗哨,村里布有游动哨。同时,也商定好了应急预案。
随即,团长带着一干人等,检查伤病员和部队的宿营情况。战士们正在用玉米桔给伤员搭地铺,这已经是干部战士们眼下能做的最好待遇了。转到村北的一处民房里,发现了有人在抽大烟。在那个年代八路军是要带好民风的,况且抽大烟的人是有通敌隐患的。干部们经过询问得知是本村村民,仅仅教育了一番没拿他们怎么样。最后,团长来到李真部长的住处商议了工作安排。
前面提到的地方党、政干部当天也来到了桦木沟村,左叶和李真都是井冈山下的红小鬼出身,一个30挂零、一个25、6,经过党的长期教育和经历的血雨腥风,使他们更加重视军政、军民关系。当地民风淳朴、百姓抗战坚决,为了表达军政团结和军民鱼水关系,感谢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当晚党、政、军、民举行了联欢晚会,共同庆祝反“扫荡”的阶段性胜利。
是夜,由于村小伤病员不够住,团长带着警卫员在村边的小磨坊里宿下。
不料,那个抽大烟的奸细胡景秀,被八路军训斥后怀恨在心,伺机向鬼子告密。次日拂晓,他带着300多日军,在呼啸狂风的掩护下,趁夜幕绕开东沟口摸了上来。依此处的地势,扫荡的鬼子从未到达过,如果没有汉奸带路,他们更是不敢贸然偷袭的。
不幸中的万幸,虽然夜黑风大,哨兵还是发现了包围上来的鬼子,并且鸣枪示警,顿时枪声、手榴弹声响成一片。鬼子在村四周迅速展开,在村东口南面山上、村北山顶和村西沟口架起了机枪。桦木沟在一个很小的山坳里,四周的山距离村子都很近,村北的山上更是就在村顶,所以武器的杀伤力极强。正在入睡的的战士、干部、群众,被激烈的枪声惊醒,趁着天未放亮开始了突围。
据乡亲们讲,当晚在村里宿营的部队,大部分人都没带像样的武器。枪一响满街都是拥挤的人,这时情况万分危急,只见左团长身着日本军服冲出来,反复用日语对日军高声喊道:村下面的是老百姓,上边的是八路军,统统要向上边打,不要往下面的打。日军抬高了枪口,果然减小了群众的伤亡。
村里的刘老汉今年已经83岁,瘫痪在床,是村里目前唯一见过左团长的人。据他讲,左叶团长一直在村西南的沟口上,双手20响驳壳枪向敌人猛烈射击,大声呼喊着指挥突围。直到驳壳枪连打三颗臭子卡住壳,被山上敌人的机枪疯狂地压住,才向西南突围而去。
鬼子知道村里住的都是些伤病员,一心要抓活的。战士们沉着应战,并不急于出村,等敌人嚎叫着冲到了门口,一顿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有些日本兵抓人心切,在村南河沟边拼命抓住伤员们的背包不放,战士们顺势把背包往后猛甩,沿着山腰来了个金蝉脱壳,奔向了预定的集结地——神仙山。
按照预定的作战方案,22团2连掩护伤员1、2、3连,3连掩护伤员4、5连和团直属队。战士们拿出了近战夜战的看家本领,放敌人于眼前使其难以发挥山上的火力优势,在胶着之中伺机打开转移通道,且战且走,掩护担架队和干部群众顺地势分头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