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男儿遗骨他乡
l952年4月,刘兴文重返朝鲜战场,在军内各部报告国内建设成就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志愿军的情况,大大鼓励了全军指战员。完成报告后,刘兴文返回五圣山右翼城岩里前尚7连阵地。7月4日,刘兴文在执行一次任务时,途中遭敌机轰炸,不幸被弹片击中,光荣牺牲。
刘兴文遗休被运到战地医院,医务人员为他整容,换上新军装,胸上放着一朵大红花。师领导机关医院为这位党的忠诚战士、中华民族的坚强卫士默默致哀。刘兴文遗骨葬在五圣山后的一座丛林中,永远安息在朝鲜的土地上。
1953年1月,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特追授刘兴文二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追赠他二级国旗勋章。
1953年10月,刘兴文父亲作为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成员,在贺龙的率领下到了朝鲜。慰问团到达15军后,刘兴文父亲来到45师134团,亲自把慰问团赠送给他的一面“英雄之家”锦旗交给刘兴文烈士生前所在的7连领导。
神奇左鸠戛 “万古不磨”摩崖石刻
在刘兴文烈士的故乡兴文村,由一条大峡谷组成,一条小溪贯穿峡谷,峡深石奇,清流如玉,生态优美。这就是著名的“英雄大峡谷”。大峡谷中除了刘兴文烈士的故居外,还有很多的文物和传说。“万古不磨”摩崖石刻就是其中之一。
该石刻位于长1.18米,宽0.62米,为汉彝文合壁石刻。汉彝文内容各异,刻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迄今249年,系用汉古体文作序引于前,彝文鉴书于后。其中汉字399字、彝文494字,字体古朴大方,文采飞扬,对仗工整。彝文记载乾隆年间天降滂沱大雨,冲毁了人们出行必经的驿道,于是一个叫“卜氏”的人家捐资修复此道,方便了人们。刻碑为记,以传后世。
“石人对石鼓”
“石人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能参得透,上头买到昭通府,下可买齐大定府。”这是流传于左鸠戛的民间传说,不知从何时开始流传,也不知从何人口中开始,总之是妇孺皆知、长幼莫不出口成诵。
“石人对石鼓”是有实景的。位于英雄大峡谷中段的悬崖上,一山石矗立于雾霭之中,远望如一长袖书生,对空吟唱,虽弱小而坚毅。石人之傍的绝壁上,如有上百个面孔,神态各异,表情万千,曰“脸谱崖”。隔着峡谷对面的山石荆棘之间,隐然可见一洞穴,空穴可通山内,山内中空阔大,这就是所谓“石鼓”。石鼓者,如钟鼓而外实中空之山也。
“石人对石鼓”,石人和石鼓隔着峡谷相望千年。民间流传,怀疑是某处藏宝暗语,沿着这个暗语的逻辑,可能找到上可买断昭通、下可买完大定的财富。据说,左鸠戛乡政府所在地瓦房社区的地底下,也是个大型溶洞,但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人能深入其复地。这个“瓦房地宫”,也许是藏宝的地点之一。
除了这些之外,左鸠戛还有“打儿洞”、“条子场帝王之地”等传说,更有刘兴文参军入伍的传奇故事。为便于传记,笔者总结成一幅对联:“一马地两英豪情洒三山四水;六米戛七盛景名传八方九甲”,镌刻于英雄广场凉亭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