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山东沂蒙2014年8月11日电(孙瑞瑶)追寻红色遗迹,传承革命精神。7月17日至23日,山东师范大学“沂蒙情 中国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中国红色精神的孕育地之一——山东省沂蒙山区,重走沂蒙革命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沂蒙山养育了淳朴坚韧、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他们在战争中几乎倾尽所有送郎参军上战场,为支援前线筹集粮草,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切,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最无私的奉献和极其巨大的牺牲精神。
经历6天“红色精神”的洗礼,队员们深深地被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折服,沿途路经华东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纪念馆、省府旧址等多个地点,解读到若干革命前辈的沙场战事经历,与革命老兵的恳切交谈,目睹还原的当年军民联合抗战景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动乱年代鱼水之情的深、切、浓。
在这几天的行程中,给大家感触最深的当属红嫂纪念馆。我们驻足在红嫂画像前,视线久久无法抽离,那充满爱的眼神,富有母性的怀抱,还有眉宇间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使我们肃然起敬,我明显地感觉到有一股热血从心中迸发涌向四肢,打通了全身经脉,集全身所有的力量于大脑,但却仍然对眼前之景无法详尽描述,唯有百感交集,却无法用华丽的辞藻表达我心中的崇敬、赞美之情。
解放战争时期,沂蒙革命地区战争的顺利推进,与这些红嫂、女兵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临沂全区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1000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有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还有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群体的英雄事迹至今令人为之动容。“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渐渐成为沂蒙精神的内涵。明德英在日本侵略者对沂蒙山区进行了拉网合围大扫荡时,将年仅13岁负伤的八路军战士庄新民救下,在他昏迷不醒时,明德英用乳汁将其救活,鬼子来搜村时,明德英与丈夫李开田把庄新民当作自己的儿子躲过一难。王换于在党组织的协助下,办起战时托儿所,精心呵护41个革命将士后代。她两个儿媳因在哺乳期内用奶水喂养托儿所孩子,致使三年中自己的四个亲骨肉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除此之外,还有若干令人动容的感人事迹在那个年代每日上演。
鱼水之情,大爱无疆。在革命动荡的年代,正是这种广泛的群众基础才给予了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勇气和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造就了革命的胜利,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革命伟人。无数成功的革命史实告诉我们:“患难见真情”、“军民一家亲”的情感就是在那种沧桑的岁月中逐渐流传下来的。战士将老百姓视为自己的亲人,而老百姓将革命战士视为人生的希望,那是一种相互依托、相互取暖的关怀,那是一种点燃星星之火的动力,历史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中推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军民一家亲的情感更是无比重要。人民群众是立国之本,国家权力也应交由人民手中。党政军部等机关部门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密切与群众之间的联系,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贡献。鱼水之情的温暖与深情,定会在全社会洒下爱的种子,让大爱无疆,让社会更和谐,让世界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