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杆儿壮,守望着北疆——”其实最让我每年清明节都难以忘怀的还是远在新疆小白杨哨所下的孙龙珍烈士,作为故乡人,自从2008年10月1日万里边关行经过这里,我对这长眠在远乡的故乡籍巾帼英雄,每年都要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当年时任女民兵班班长李雪燕陪我瞻仰了烈士墓。去年《泰州晚报》曾经对此作了详细报道。家乡人不能忘记长眠异乡的家乡英烈。孙龙珍,1940年出生在江苏省泰县,1959年支边赴疆,1969年6月10日,在反击苏联入侵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的斗争中,为保卫祖国英勇牺牲。1969年8月25日,自治区授予“革命烈士”。后来,她所在班更名为“孙龙珍民兵班”,当地建有“孙龙珍烈士墓(陵园)”、“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孙龙珍算得上我们泰州及姜堰最远的烈士了!近日,我会再一次向远在新疆的孙龙珍女儿于敏秀和孙龙珍民兵班表达自己和故乡人对烈士的敬意,接受又一个清明节的洗礼!
说到这里回到开头,怀念3月25日刚刚离去的周克玉将军,他曾经为我的“三长”加油。2007年8月18日,在他的原秘书张新民同志的带领下,我有幸见到了正在南京举办《铁的新四军》摄影展活动的时任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的周克玉上将,第一次见首长看到他没有架子,十分慈祥和蔼可亲。当我请他为我独访长江长城长征路成功题字时,他一连写了三幅“承载三长精神,弘扬中华文化”,让我挑选满意的,可见首长的认真精神,让我十分敬仰。他曾经写下了《军政委日记》,把许多战友的故事都写进自己一个将军的生活,这让许多人都不敢相信,但这就是一位上将的情怀和包容。据说,他曾经受到措折,依然是那样的坚强。老兵的品质值得我们年轻人多学习多品味。对陈招娣这位总政曾经的宣传部副部长,我由衷地敬佩她的拼命三郎精神,留下了排球事业的辉煌。对潘多的故世让我想起自己在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对我来说是顶峰了,对原来的他们来说只是起点。他们还有无数的英烈们将激励着我征服更多的名山,把中华名山行和更多的征程完成。
这里我还特别提一下姜堰好人卢灯红,去年2月27日,我75岁的父亲遭遇车祸昏迷倒在路边,作为同村人,是他经过时伸出援手送到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的。后来经过泰州晚报等媒体的努力,才找到这位多次做好事不留名的家乡活雷锋和救命恩人。听家乡人说,他经常扛着大锹,拿着扫帚,义务打扫、维修村路,到村里几位五保老人、残疾老人家里干活,村民有困难,只要吱一声,会随喊随到。做好事从来不肯张扬,大前年夏天上班途中,捡到装有2000多元的钱包,送到派出所还谢绝了政府的表扬……他是一个时代好人,无愧“最美农民”的称号。他的事迹被媒体传播,救人之事也入选姜堰区二月月度新事。本来我还想带上父母并邀请这位救命恩人一起去北京看看的,没想到今年初他却意外地“走”了,真是惋惜!一个好人就这样离开了!待到条件允许,我还是要立个好人碑,讲述这个故事,让好人永受尊敬,英名长留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