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三明日报·抢救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村》
2013年9月13日《三明日报》发表《拨款100万抢救北上抗日宣言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为北上抗日宣言
保存在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的红军标语
瓦窑头厝——当年红一军团二师指挥部
吴氏祠堂——当年的红军医院,经整修重新“站起”
中红网福建永安2013年9月16日电(詹昌政)9月3日,记者再访小陶镇的石峰村时看见:红军医院——吴氏祠堂的栋梁规整、框架补齐,工人们正在锯、刨、凿、雕、镶……红一军团二师指挥部——瓦窑头厝前,新辟了通道,工人们忙着备料;红九军团指挥部——管辉彩老厝门前,设了保护标识。
这三处古厝,1934年7月中旬驻扎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特别是7月15日这一天,从石峰村开始,红军沿途散发《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中国能不能抗日?》,以及《拥护红军北上抗日运动口号》等宣传材料,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因此成为“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全国著名党史研究专家石仲泉先生2012年4月29日走访石峰村时,题字确认。
石峰村家家户户都住过红军,留下了大量的红军标语,它们题写在古厝的白灰墙上,历经几十年,有的剥落,有的湮灭,但在2006年还至少存留80条。随着一些古厝倒塌、拆建,红军标语也随之损毁。村两委曾设法将墙壁切割,加入镜框进行抢救,但仍挡不住岁月的侵蚀。
2011年8月15日,石峰村两委发出了一封“关于寻求合作媒体共同保护红军标语和红军遗迹的求助信”。
这期间,永安市正在“申苏”。2012年2月22日,省党史专家林强先生给石峰村两委回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尤其是土地革命时期,石峰村先辈和广大群众为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是名副其实的‘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俗称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村),也是‘红七军团与红九军团会师地之一’,这已成为红军斗争史上英勇悲壮的一页,将永垂青史。”
同一天,林强先生还给记者管其乾、永安市党史办主任张丽华写信:“石峰村的历史定位,我已在复函中简述过了。石峰村是永安申苏的重要支撑点,要让这个点发亮,使人们‘可信、可看、可教、可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012年,永安市人民政府将石峰村的吴氏祠堂、瓦窑头厝、管辉彩老厝列入第三批文物保护名单,当地文体局和党史办随即行动,加紧牵头抢修红色遗址。永安市博物馆馆长张承宗说:“我参加文博工作二十多年了,这是第一次修复红色遗址,永安市政府把项目的重点放在了石峰。”
他说,投资约为100万元。
年底前,古厝新姿展览红色记忆
经过规划、设计,今年7月动工修缮。“到了现场一看,老厝比原先更破了,”张承宗说,“吴氏宗祠简直就成废墟了,再不修就全烂了!”
抢救这座当年的红军医院!张馆长说,修旧如旧,尽量保存旧物,如门头、大柱、梁,尽量使用旧料,因为新木多来自人工林,偏嫩、多水。一些柱子残断了,就接起来;补充的雕板也是仿旧的。烂处挖除,依形镶补,一眼看去,新白的木料交错。
这位文博副研究员说,更难的是保护墙上的标语。墙壁内里是竹编,外敷薄泥,再刷白灰,一不小心泥灰就会碎裂、脱落,红军标语也跟着损毁了。
所以,要求维修人员严格按照图纸和规则施工。承修中标单位是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技术开发部,属下的工程人员有二三十年的修缮经验。经过一个多月的整修,吴氏祠堂重新“站起”,显现一派大厝风范。
瓦窑头厝也曾东倒西歪,透风漏雨。工程队一进场,就先用塑料布将整座房子覆盖住,如同打了绷带。同时,拉警示线,张挂显目的告示牌,阻止闲人靠近。特别是红军标语,都加了施工防护措施。整修之后,将恢复旧时庭院,再现闽西北古民居的姿态。
管辉彩老厝相对完好,工期安排在最后一个。
张馆长说,三座旧厝预计今年11月修缮完工。将配备消防器材,与村部签订相关的责任状。
小陶镇同时获得修缮的还有吴地村苏维埃政权旧址和小陶村树荆堂红军指挥所遗址。永安市设想:这3个村的5处旧厝修好后,建成永安市级纪念馆或展览馆,作为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石峰在行动,“红军纪念园”呼唤投资
石峰村想的是:发展红色旅游。
在当地党史研究爱好者看来,石峰村既像福建版的井冈山,也是一座现成的土地革命战争纪念园——小陶战役的多场战斗就发生在周围的山头,战壕犹存。事实上,这个村申报的“红军纪念园”景区建设项目,获永安市发改局批准,2012年12月,列为省政府推介的474个民间投资项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