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山东海阳2013年8月9日电(王海丁、步楠、王志远)7月27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绿之韵”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海阳市博物馆探寻地雷战遗址,进行了一次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
“我们很愿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参观,希望大家来这里能够感受到先辈们敢于拼搏的顽强毅力,也希望英雄们的事迹能砥砺年轻人奋发向上,更希望红色精神永远盛开”。在了解了队员们的来意后,张馆长如是说。
队长王志远和张馆长合影
解说员亲切地带领队员们参观了“民族危急,共赴国难”、“地雷战倭寇丧胆,卫海防壮我国威”、“反扫荡105天动魂魄,盆子山60余村响雷声”、“英雄造雷乡,雷乡出英雄”、“光辉事迹垂青史,革命精神照后人”“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海阳”等六个部分的地雷战纪念馆,并耐心为大家讲解了每个部分。
员们认真听解说员细致的讲解
团结就是力量
日本的侵华战争使整个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国共两党为主体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海阳也不例外。当时的国民党海阳县党部、海阳县委分别成立专门的抗日组织,并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不仅如此,海阳民众也自发组建工会,同仇敌忾,抗日救国,为海阳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日军对海阳百姓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许多奋勇杀敌的年轻人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绿之韵队员尚彤说,“生命的宝贵也许就在那时间。伟大的生命,时间为他写上永垂不朽;成功的生命,画笔为他描绘彩色的天空;弱小的生命,火把为他点燃奋斗不息。”正如法国散文家蒙田所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时日有多长,而在于我们怎样利用。”是啊,战士们虽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生命却在那一刻照亮了整个天堂,他们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是由于海阳人民的团结奋战,才能使战争取得胜利;这种团结的红色精神指引着现代人,永不泯灭。
独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顾名思义,海阳地雷战的主要作战工具就是地雷。在参观学习中,队员们了解到除了普通的踏雷外,民兵还在战斗中研制了绊雷、连环雷、飞行雷、水雷、天女撒花雷、掷石雷、空中伴雷、防探雷针雷、火光信号雷等等。而埋雷方式也从原来的“埋雷等敌”到“送瓜上门”、“将计就计”,可以说是出敌不意,炸敌无数。海阳人民利用有利地形,在村里村外大摆地雷阵,在抗日战争中屡建战功。
“地雷战”是海阳人民正义、勇敢和智慧完美结合的体现,其无与伦比的创造性使之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以弱胜强以土败洋令人叹服的奇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只有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144次,可见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队员们相信,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可或缺的坚定力量。地雷,是红色的;人民群众,是伟大的。
英雄造雷乡,雷乡出英雄
英雄,不仅仅是个代名词,那是用鲜血和智慧铸造的辉煌。钢胆铁骨赵守福、不见鬼子不挂弦的于化虎、全国民兵英雄孙玉敏等人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爆炸大王赵同伦的“巧布长蛇,雷响连环”、“三日二胜,包打盆子山”、“三村联手,雷炸黄山顶”等故事也让队员崇敬。
是国难当头的同仇敌忾,也是刀光剑影的奋不顾身,更是千钧一发时的沉着冷静,铸就了这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正是这些英雄们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海阳人民甚至全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才能在这么和平的年代追逐属于我们的青春;正是先辈们的浴血奋战,让我们有勇气追寻我们的中国梦,才让我们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变得又重了。
队员们在海阳博物馆内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