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田文姝、刘畅:“延安娃”何丽:我的红军妈妈蒲文清(组图)
2013-07-05 16:16:58
作者:光明网记者 田文姝、刘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女红军蒲文清(后排左)和丈夫、红军何炳文(后排右)及三个孩子在延安。(何丽供照)

女红军蒲文清和三个现已退休的“延安娃”。(何丽供照)

女红军蒲文清(后排左二)因工作成绩突出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何丽供照)

女红军蒲文清和学生们在一起。(何丽供照)

全国优秀演职人员复排红色经典话剧《万水千山》媒体见面会2011年1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老红军王定烈(右)、王定国(中)、蒲文清(左)参加了见面会。(中红网江山摄)

女红军蒲文清灿烂的笑容。(何丽供照)

1964年冬天,蒲文清、罗屏(原中宣部副部长张际春同志夫人。夫妻文革被四人帮迫害致死)黄玲(任荣将军夫人)谭新华、彭克昌、贺玲六位红军老战友合影

这是六十年代初,在北京的部分老红军合影

老红军唱红歌

上、杨林、彭克昌、党之光、蒲文清、李克良,下左王克、蒲文清、李克良、贺玲,右王定国、权威华、蒲文清

永远的记忆

为人民服务

穿越时刻的歌—博物馆收藏母亲抄写的歌本

母亲生前的床铺

相亲相爱

    蒲文清是一位有着非凡革命经历和传奇故事的红军女战士。1918年7月18日,她出生在四川巴中蒲田湾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33年9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跟随红四方面军88师医院长征,经历了两次爬雪山、过草地,时任护士排长。1934年在长征路上,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在延安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延安的十年,在解放战争,以及在建国至今的60多年里,这位忠诚的、坚强的、乐观向上的共产党员战士,始终以她为群众服务的行动在书写她人生的传奇,并深受人们的爱戴。2011年6月26日,蒲文清因病离世。

    何丽是蒲文清的长女。她出生在红色根据地延安,自小跟随在母亲身边行军,度过了一段艰苦而难忘的童年岁月。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对她产生了耳濡目染的影响。
时光荏苒,当年那个小小的“延安娃”,如今也已是三代同堂的70余岁老人了。在一个夏雨霏霏的早晨,光明网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何丽一家住处,听她讲述了红军妈妈蒲文清的感人故事。

    两次爬雪山、过草地 艰难长征路上的护士排长

    我的妈妈名叫蒲文清,四川巴中人。她的父母去世得早,小时候被放在大娘家里养活,备受虐待,后来出来逃荒,要过饭,还给地主家当过童养媳,最后又被卖到另一个地主家,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她侥幸从地主家跑出来,就这样参加了红军。当时参加红军的一大批人,基本都是这样的情况:从地主家里逃出来,或者是佃农,没有办法活了,逃到外面参加红军,才能有一口饭吃。

    所以,参加红军的这辈人当中,你要问他们的理想是什么,他们没有办法回答。要问我妈妈的理想是什么?她不知道,说不出来。那时大家都不敢想翻身的事儿,什么“打倒土豪劣绅”、“分浮财”,根本都不敢想。当时的红军战士就这么一个想法:共产党救我了,我得跟着他们闹革命,解救更多的穷苦老百姓。这就是在1932、33、34年参加红军,这些12-15岁的娃娃们最基本的想法。

    我的妈妈1933年9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随红四方面军88师医院长征,经历了两次爬雪山、过草地,时任护士排长。她当时就在想,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走出去啊?信仰是什么?就是走出草地,翻过雪山,保住这些伤病员的性命,保住这支队伍,就是胜利!什么是胜利?在当时我妈妈的眼中,长征过程中,生存下来就是胜利!

    妈妈认为,长征就是一种信仰,长征就是一种精神,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追求它。当时吃也没得吃,穿也没得穿,怎么追求?靠的就是这种信仰在坚持,才能走过最艰苦的雪山和草地。

    要说长征过程中最艰苦的时候,那就太多了。过草地时有多少战士眼看着就陷到泥潭里去了。我妈妈在医院做护士,爬雪山的前一夜还有很多的战士,第二天一早就都死了,白花花的一片,有时一晚上死几百人。当时她的眼睛得了毛病,肿的像桃子一样,后来爬雪山时又被雪光刺到,眼睛落下了终生的毛病。但是老太太一辈子都没有向疾病妥协过。

    当时当护士排长没有很复杂的程序,领导说让你当你就当了。我妈妈随着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因为身患眼疾,眼睛肿得已经看不到东西了,组织多次谈话让她留下。她当时想,我留下就得死,跟着部队走就还有活下去的希望,而且跟着队伍走,还能为部队做点什么。过雪山时,她主动为一位受伤的营长抬起了担架。这在当时不是组织安排的,但她作为一名护士排长,感到自己的责任就是照顾好这些小战士和伤病员们。虽然能力有限,但要尽自己最大努力,能多照顾两个就绝不照顾一个。当时没吃没喝,大家又都是10多岁的孩子,非常瘦小,还要扛枪、抗粮袋,因此抬一个伤员需要6名战士。后来没有粮食了,米袋子翻开,抖出来青稞给伤员去吃。在这种情况下,我妈妈挎枪、抬伤员,把责任都抗到自己肩上。过草地的时候,战士们都没有力气,只能把担架放到地上,拉着走,这样能不陷进草地里。小孩儿们太瘦小了,都拉不动,当时的担架又非常简陋,没有绳索之类的东西可以捆,又舍不得把被单撕掉搓成绳子,到底怎么走的,后人无法想象。

    当时度过这些艰险,靠的就是信念,为了去解救更多的人。我妈妈是从四川巴中的农村中出来,对全国到底有多少穷苦人没有什么概念,心中的信仰就是跟着党走,就能解救更多的穷苦老百姓。

    唱军歌 钓小鱼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舞斗志

    红军时期的歌曲特别淳朴,《当兵就要当红军》、《打草鞋》、《过草地》,歌词特别形象,给她们一种力量和信念。像《打骑兵歌》,这是一首教授红军战士打敌骑兵战术动作的歌,在长征中很有影响。我妈妈在几十年里一直唱这首歌,一唱这首歌,脑海里就浮现出长征时的画面,就回想起当时的阵势,特别鼓舞。长征时,一个人要背5、6只枪,1只枪有10来斤重,还要背着干粮袋,抬着伤员。什么能鼓舞她们坚持走下来?那就是这种信念。

    长征路上没有高谈阔论,都是实实在在的,走出去就是胜利。长征是一种精神,是什么精神?涵盖了很多东西,他是一种无私、坚毅、奋斗、拼搏、创新、团结、追求理想、不胜不休,这样汇集起来的一种信念叫做“长征精神”。所以说,“长征精神”不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去概括。它反映的是你的行动,做好你该做的事儿,让人民满意就行了!这也就是我们的军魂!

    老红军们回忆起过去,从来不讲长征时刻骨铭心的艰苦。他们对身边的人,对后代永远讲的都是希望,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的事情。

    我妈妈跟我们讲的也都是欢乐、有趣味的事。比如在草地钓小鱼,把领扣拆下来,窝个小勾勾,在草地的烂泥坑儿里钓上来特别小的小鱼,大概一指来长,然后用随身背的大盆熬成鱼汤。虽然一点鱼味都没有,但是大家高兴得了不得。即使如此,她们这些护士也只把鱼汤给伤病员来喝,自己从来舍不得喝。这种精神是给她力量的,乐观向上的,所以她愿意回忆这种事情。

    雪山泪别战友 妈妈用一捧捧白雪将烈士掩埋

    妈妈直到去世,都没有细说过自己的病。她眼睛落下的黄斑病,一辈子都没有医治好,但在当时的长征路上,没有人会来安慰。不是红军战士们缺乏同情和友爱,而是因为在极端的生存环境下,每一个人的情况都差不多,都很困难,只不过表现出来的伤痛形式不一样。
 
    我妈妈从来不讲自己的艰苦,但经常说起长征中其他战友们艰苦度过的事情。比如她们6个小战士抬的那位宋益民营长,在一次战斗中因大腿受到敌人机关枪的扫射,皮肉撕碎,露出了长长的白骨,经常半昏迷着。爬雪山的时候,他全身的伤口都溃烂了,伤口渗出的血已经冻成了冰,人都快要离开了,在这种情况下,他都舍不得喝一口汤汤水水。最后,宋营长牺牲在皑皑雪山上。我妈妈和几位战士用冻僵的双手,用一捧捧白雪把他掩埋。没有其他的东西,就拣来几根干树枝插在雪堆上。妈妈把一件衣服留在了那里,衣服上有一个红领章,轻轻盖在了烈士的身上……(哽咽)

    除了回忆战友,妈妈从来没有向我们讲过长征如何如何艰苦之类的话。这种精神也影响到了我们后辈,有苦、有累、有痛从来不对别人去讲。她们这辈人对后代的影响,真是特别深刻。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喻林源:金寨县召开汤家汇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
·下一篇:管其乾:总装备部老兵到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重走长征路(组图)
·延安娃王新延去陕北杨家沟纪念馆捐赠父亲王玉堂留下的毛主席的遗物(组图)
·延安娃王新延去陕北杨家沟纪念馆捐赠父亲王玉堂留下的毛主席的遗物(组图)
·王东哈:延安娃王新延去陕北杨家沟纪念馆捐赠父亲王玉堂留下的毛主席的遗物(组图)
·特稿:延安娃王新延去陕北杨家沟纪念馆捐赠父亲王玉堂留下的毛主席的遗物(组图)
·35位“延安娃”合著《成长与感动》 27日在京发布 郑律成之女郑小提参加(组图)
·35位“延安娃”合著《成长与感动》 27日在京发布(组图)
·李学叶:35位“延安娃”合著《成长与感动》 27日在京发布(组图)
·特稿:35位“延安娃”合著《成长与感动》 27日在京发布(组图)
·特稿:35位“延安娃”合著《成长与感动》 27日在京发布(组图)
·陈龙狮:数百位延安娃后代观看首部反腐倡廉电影《打开天窗说亮话》(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红色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情况调研——
特稿:四川华蓥:“党员义务助收队”帮助村民收稻谷
四川华蓥:“党员义务助收队”帮助村民收稻谷(组图
“四海一家·闽港青年交流团”到我馆参观交流(组图
孙立华:我们一家带你走进国庆游行活动现场——为迎
特稿:我们一家带你走进国庆游行活动现场——为迎接
魏忠田、李华:人民大学博士生来连云港邓演达文献馆
特稿:人民大学博士生来连云港邓演达文献馆查阅资料
西岭雪山 红军曾浴血奋战(组图)
李崎:西岭雪山 红军曾浴血奋战(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四野后代在建党94周年之际举办文化交流促进会筹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