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和姐姐在桂林偶遇前去云南参加全国麻将比赛的蒋叔叔一家人,照片上的每个人都呈开心之态,我似乎又听到蒋叔叔的笑声。
中红网北京2013年4月21日电(邓小燕)新四军三师的老战士、江苏省原农林厅副厅长(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离休干部蒋登榜叔叔,于2013年3月11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2岁。
虽然很早就得知蒋叔叔身患不治之症,而且在几年前已被医生断言时日无多。可我每次去看他,从他那爽朗的笑声中,丝毫感觉不到这是个已被判定死刑的老者。春节期间也听说他病危的消息,怀着那份深厚的感情,我依然期盼会再次的奇迹出现.直至前些天,确实了蒋叔叔的远行,在思念这位深受爱戴的老人的同时,他那份坦然自若的神情,依然鲜活的留在我们心间。
蒋叔叔于弱冠之年,毅然投身于抗日斗争,那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热血男儿汇聚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斗争中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抗战胜利后在华中局时,他在涟水县委任职时就听过父亲的报告,后一直在苏北地区工作。
1953年,他是较早调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同志.那时,大家同住一个大院,孩子们经常玩在一起,上学同班,放学一快玩,相互熟悉,亲如一家.可以说,我们都是父一代,子一代的情谊.那时级干群关系极为融洽,全然不像现在.院里各家相互关照,有时干部下乡调查,一去就是几个月,家里的孩子甚至连家门钥匙都交给邻居照看,领工资,领粮票也同样代为办理.那真是一个令人怀念的时代,民风纯朴,相互信任,充满了真诚和友善。
十年动乱结束后,蒋叔叔调回南京工作.母亲去世后,蒋叔叔第一次到家里来,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向着父母亲的遗像鞠躬致敬,我们都忍不住为他真挚的感情而落泪.我们每每赴宁,都会去他家看看。我们喜欢听他讲故事,略带苏北口音,有时兴致高了,就站起身打着手势,他维妙维肖的模仿都会令我们都大笑不已。而他自己谈及感情致深之处,亦会眼含热泪,声音哽咽.他多次对我讲,我最敬重的就是邓老,我一直以在他手下工作而自豪.他勇于讲真话,敢于承担责任,在1962年所有事情都由他一个人担下来,保护了很多干部.当我们说起对部里人的负疚,蒋叔叔直率的讲,你父亲连官都不怕丢掉,我们还在乎级别吗?蒋叔叔坦率直言,时不时的加着几分幽默,让我们每次都舍不得离开他。
蒋叔叔从事农村工作二十余载,见证了我国农村运动的全过程,热爱农村工作,秉承了实事求是,不弄虚做假的良好作风.当年的农村工作部因为父亲尊重事实,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丢乌纱帽,而使得天威大怒,不但将耿直的父亲解除了部长之职,而且殃及池鱼,连整个农村工作部都解散了.此举,对部里的不少同志职务的升迁,肯定都是有影响的.1969年冬天,整个部里的同志全体都到五七干校去,临行前,早已被撤除部长之职的父亲,派我的母亲挨家挨户的为部里的老同志们送行,间接的转达了父亲对大家的谦意,那个时刻,真有如生离死别,很多人都忍不住失声痛哭.而蒋叔叔自己,也是敢于讲真话不说违心话.他是父亲的党小组长,在组织生活会上,多次坦诚的直接向父亲反映部里存在的实际困难,如参加革命后远离家乡,父母年事已高,无法尽孝;如因为家长都忙于下乡调查,家中孩子连饭都吃不上(双方都是部里工作人员.)机关远离城区,洗澡难,家属工作安排困难,等等事关群众生活的具体事情,都是经他汇报后解决了,孩子们在食堂里吃到可口的热饭热菜,家乡的父母户口解决了,干部们下乡时不再耽心正在上学的孩子饿肚子,干部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了农村调查工作……
几十年后,许多院里的大人孩子们都念念不忘这其中多是蒋叔叔的功劳。特别是他曾经告诉我,当年他那被接进京城的父母双亲,听说父亲去世,不顾年迈体弱,遥遥北向,鞠躬致敬,并告诫自己的儿孙,要做这样受民众欢迎的真正的共产党员.听到此处,我们早已是泪流满面.而蒋叔叔也正是身体力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疾恶如仇,他坚决反对坑农、骗农,见到剥夺农民利益的事情就会提出来,为保障最广大的农民权利而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他没有辜负父老的期待,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中国的农村事业。
当许多人都在为十年动乱中自己遭受挫折而抱怨之时.正值壮年,却被剥夺了工作权利,发配到山野乡村里的到五七干校.蒋叔叔却总是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那段时日,他戏称自己是放牛班长,带着一群孩子每天极尽能事,即为他们创造较好的生存环境,甚至还鼓励孩子们利用工余时间学习文化.他用革命的乐观主义,使孩子们学会苦中作乐,不因为眼前的艰难而影响自己的终生,要活出积极的没有遗憾的人生.他还教育孩子们帮助那些受到打压的老干部,告诉孩子们与人向善才是正确的做人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