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古民居“盈吾公祠”大门。
“盈吾公祠”裔孙项邦正与红军马鞍。
在福建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原称温坊),有座盈吾公祠,被称为红色古民居。 盈吾公祠是红色特工英雄项与年,改革开放先驱项南的故里。被称为红色古民居的“盈吾公祠”就在文坊村的核心地段。
乐善好施 人才辈出
盈吾公祠是一座普通的客家民居,建成于明末嘉庆甲子年间(公元1624年),是由文坊村项氏九世祖项季谦(字受满、号盈吾)兴建的,故称为“盈吾公祠” 。项季谦持家有方,家业兴旺,为人忠孝,乐善好施,时任“乡大宾”,为更好地周济有特殊困难而不得温饱的群众,及做好各项公德、公益之事而成立“饮祀会”为民排忧解难,声望极高,被当时的官府树为十里八乡前来学习的楷模。
盈吾公祠前临文坊河,背倚后龙山(即松毛岭山脉),左邻“祥兴公祠”,右为文坊古街。占地约1000平方米。地灵人杰。如十三世祖项刚于雍正年庚戊岁恩选岁贡(相当于进士)。项啟标(原南京军区福州第七干休所所长、副师级)等。
红色据点 献身革命
红色古民居“盈吾公祠” ,在中央苏区革命战争时期,曾为温坊(现文坊)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住在此祠的第十九代裔孙项建贤(任当年温坊村苏维埃政府主席),项建清(为温坊村赤卫队队长),项建杰(参加支持红军的尤溪大刀会,红带会并任大刀队队长,于1944年被国民党杀害),项建辉(因参加红军在朋口的文地村与四弟项建清等全连被国民党围俘),项建清在建宁回逃中被国民党追杀牺牲,项建辉则因回逃途中遭受饥寒病痛,而冻死在山上,当年其刚结婚妻子刚怀胎,上述4个亲兄弟都因投身革命都遭国民党追杀和迫害,妻离子散,其中三个牺牲,成了中国革命的无名英雄。“盈吾公祠”所出参加革命牺牲的裔孙还有项炳辉、项邦基等。
在苏区红色政权不稳定阶段,赤卫队员与进步人士在盈吾公祠经常举行唱红色山歌开虽“扩红”宣传,曾遭国民党的反动民团多次围攻,进步人士多次在“盈吾公祠”与“祥兴公祠”之前的夹沟向后撤离到松毛岭上,只余氏革命夫妻在此被捕,这对夫妻在酷刑面前始终坚贞不屈最后都被杀害,这里成就了苏区革命群众不是邪恶,宁死不屈,敢于献身的英雄活动场所。
白马护红 制敌决胜
2011年3月13日和2012年10日21日,闽西簎开国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刘忠将军之女刘倩、刘畅,先后到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追寻父辈的革命足迹,探访父亲刘忠将军曾在1934年中央苏区东线松毛岭保卫战的第一战——著名的温坊战斗中的革命史实。
经连城县保卫中央苏区战地遗址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项永生等人的多方努力,获得了“盈吾公祠”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刘忠,曾用名刘永灿,1906年8月出生,福建上杭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十九大队政治委员,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十一师三十三团政治委员,红军大学学员兼支部书记,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组织科长、军团司令部侦察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曾任西康军区、川西军区司令员、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34年中央苏区东线松毛岭保卫战的第一战——著名的温坊战斗打响前,红军侦察科长刘忠,三次冒险进入温坊,进行侦察故情。落脚点就是“盈吾公祠”。
那是在1934年秋,当时林彪、聂荣臻指挥的温坊战斗在此打响。据聂荣臻元帅对连城“温坊战斗”的回忆:“1934年9月初的温坊战斗打得比较好。温坊现名文坊,在长汀东南。这次战斗,包括9月1日至3日连续的两次战斗……我军团指挥部位置设在松毛岭上(郭公寨——笔者注)。这次作战是夜间战斗,部队动作静肃、秘密、沉着,从1日晚上9时战至2日拂晓前,敌人大部分被消灭,只有少数残敌尚固守杨背附近堡垒和温坊南面的八角楼,于是我五团、六团配合独立二十四师消灭固守杨背的敌人,四团负责消灭温坊村内两营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