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载:12月12日上午,韶山毛主席铜像广场歌声飘扬,独特的蒙古族服装格外显眼,近百名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朋友牵着他们的骆驼,向毛主席献上了他们崇高的敬意。
据“重走茶叶路”系列活动主办人介绍,120峰骆驼分为10支驼队,绵延2000多米,今年4月28日从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出发,徒步行走历时200余天,跨越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赶到韶山,向草原人民心中“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致敬,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不仅远隔数千里的草原儿女,亲临韶山膜拜毛泽东;从长城内外、白山黑水,到大江南北、珠江两岸,及喜马拉雅、阿尔泰山等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之子,哪一个不心系韶山、无比景仰伟人毛泽东呢?
韶山,这块红太阳升起的圣地;毛泽东,这个响彻人间的名字。为什么竟如此牵动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心弦。
让我们沉下心来,虔诚借助脑海中支离破碎的记忆碎片,小心透过伟人心扉的狭缝,去窥视毛泽东事业胜利的不朽轨迹及其思想发展的心路历程,回忆和讨论现代中国颇有争议,原本属于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救星、领袖毛泽东。
一.孩儿立志出乡关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似乎青年时代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慈悲为怀、心系天下的人。
他,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家境比较殷实的农民家里。父亲毛顺生,谱名毛贻昌,勤劳务农,颇善经营,对子女则极严厉;母亲文七妹,温情体贴而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常帮助、接济亲友和他人。作为人生第一任导师,母亲的性格和作为,深深的影响了毛泽东,甚至于他的一生。
据南开大学著名演讲家艾跃进所说,1910年,年仅1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到长沙。而当也是他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时,就在不停地找。那么,他究竟找什么呢?
“韶山在哪?” 旁边有人答: “你能找到长沙就不错了。” 毛泽东则曰: “这世界能有多少受苦的人啊!”
这年秋天,毛泽东为解国家于积弱,救万民于水火,毅然离开魂牵梦绕的韶山,走向广袤无际的世界。临行前,他怀着激动的心写下了一首小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自那以后,毛泽东就将全部身心奉献与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从而创造出可歌可泣、骇世惊人的伟大业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志在四方的毛泽东加入湖南起义的新军。随后,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成绩优异,与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创办进步刊物《湘江评论》。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1日,于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是年28岁。1923年6月,毛泽东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任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主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1月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北伐失败后,组织秋收起义,后率部抵达井冈山,创立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至此,这“学不成名誓不还”,在毛泽东那聪颖睿智的大脑里,早已被拯国救民的“业不成功誓不还”所取代。
千古风流的毛泽东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言,另有几句壮语即“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于是,有人毁之曰“为私”,好斗,为了个人的权利,不顾一切;有人赞之曰“为公”,正义,“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对此,我们究竟怎样理解和评判呢?
二.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毛泽东是怎样领导党、人民及其军队(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后来的解放军)“与人奋斗”的。
自1927年大革命和秋收起义相继失败后,毛泽东在手下枪不满数百、人不过数千的情况下,毅然率众奔赴井冈山,无畏无惧与强敌展开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起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
这段时期,是毛泽东的“枪杆子里边出政权”(八七会议提出),拨开右倾机会主义的迷雾;“农村包围城市”,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党和红军奠定了白匪必败、我军必胜的坚定信念。
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扩大,党内矛盾和对敌斗争亦日趋复杂化、尖锐化,一则毛泽东于党和红军的内部几次遭排挤、打压,二则于外部则有国民党部队和地方反动武装的“五次”联合围剿。最终中央红军输掉第五次“反围剿”,迫于无奈致使党和红军撤离中央苏区而长征。蒋介石则狂言,要消灭红军于长江、金沙江之南岸,让毛泽东做第二个石达开。当时敌我力量悬殊,红军兵不过三万,且精疲力竭;面对数十万白匪,疯狂剿杀和围追堵截。战争形势险恶,风谲云诡,危若累卵,系千钧于一发,党和红军则命悬一线。
值得庆幸的是,遵义会议结束了“先左后逃”的错误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同时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从此确立毛泽东的政治、军事的领导地位。
正是凭借毛泽东高超的领导智慧和神奇的指挥艺术,随着红军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等,从而夺取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
若无毛泽东“力挽狂澜于既倒”的英明领导和“惊天地”、“泣鬼神”的神妙指挥,即使诸葛再世,孙子重生,有谁可巨擘鼎力回天?
接下来,历经八年抗日和三年解放的残酷战争,毛泽东领导我们赶走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
因此,从井冈山土地革命开始,历经万里长征、延安抗日、西柏坡解放战争等,直至建立新中国、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毛泽东为党和红军驱魔降妖,立下万代不朽的旷世功勋。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代则有成龙唱红的歌“男儿当自强”。青年毛泽东跋山涉水、冬游湘江,交友结社、夏夜苦读,对比亚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千古不易之言,足可表明毛泽东早年即立志以挽救天下、拯济百姓为己任,这非常值得我们及后人去努力学习和永恒纪念!
现代历史证明,毛泽东以强盛的体魄、雄奇的才干,领导党和人民军队战胜了他所有的敌人,建立了新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党和红军,我们称毛泽东为党父、国父和军父,似乎丝毫不过份。
从军事斗争角度看,毛泽东可谓“战必胜、攻必克”的战神;或可为“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作了恰如其分的注脚。
三.英雄本色 改天换地
建国后,在巩固新生政权的同时,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发动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天换地的建设事业,取得了前无古人的伟大成就。
即使在井冈山和延安时期最恶劣的条件下,满足几十万军民的生存、生活和战争需要,就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若毛泽东没有高超成熟的经济管理能力,要确保根据地的长期生存,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根本不值得一提,甚至煤油火柴(称“洋油洋火”)都要靠进口。经二十八年(那是全民而非老板)的艰苦创业,即建立起相当完善的工业体系。1952年,我国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占64%;至1975年,工业则占生产总值的72%,农业仅占28%,这个比率就发生神奇的颠倒。直至毛泽东逝世,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三十倍,即使被诋毁为“文革浩劫”期间,工业平均发展速度也在10%以上。
据可靠资料,1952年至1976年,我国的钢铁产量从1,840万吨增长到了3,180万吨,煤炭产量从6600万吨增长到了61700万吨,水泥产量从300万吨增长到了6,500万吨,木材产量从1,100万吨增长到了5,100万吨,电力从70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2,560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104,000,000万吨,化肥产量从39,000吨上升到了8,693,000吨。
同时,我国从无到有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航空、航天、原子能及门类齐全的军工体系,并且在这些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奠定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我国由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制造的工业大国。
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总共完成了1,000,000多公里的公路,20,000多公里的铁路(改革开放二十二年所建铁路仅10,000多公里,尚不及其一半),其中绝大部分穿越,崇山峻岭和戈壁沙漠,几十万铁道兵部队的艰苦奋战,使我国铁路贯通西南三省、青海、广西、福建、新疆、宁夏、河套平原等省区,结束了原来没有铁路的惨痛历史。
在水利建设方面,完成了主要大江大河的治理工作,兴建水库50,000多座。
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反过来大力支持了农业的进步。至1976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基本达到自给自足,创造出十亿亩有限土地养活八亿人口的大好局面。
文教卫生方面,至“文革浩劫”结束时,即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投入的教育经费,曾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5%,创建了近千所大学、数千所中专及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在“文革”期间,适龄儿童没上不起学的问题,与大量儿童失学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在各县、公社建立了卫生院,并培养出遍布乡村的赤脚医生。城市居民,实现免费医疗;农民看病,则收费低廉,发烧感冒、打针吃药等,一般费用不到一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这所有的成就都是在国际环境恶劣、大战不断的情况下,通过自力更生实现的(注:绝非闭关锁国,因为国门不能打开,毛、周、朱等绝不会引狼入室)。在毛泽东逝世时,他既没有给党和人民留下外债,也没有留下内债,更无特色时代的“通货膨胀”(浑然不知为何物),这在发展中国家是极其罕见的。
由于建国初国民生产总值的基数低,支持如此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支付如此庞大的教育、福利和军费开支,即使保持10%的年增长率,也是比较困难的。风物长宜放眼量,为了宏图伟业的大局着想,那段时间人民生活水平不太高,有时的确比较困难,而八亿人民是充分理解、大力支持和坚决拥护的。
毛泽东领导下的前二十八年,包括所谓“十年浩劫”时期,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年均两位。这真实可喜的数据和上述辉煌成就,无疑证明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经济领导人。
毛泽东在短短28年期间,在美、苏两霸遏制、围困和封锁之下,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工业化、跻身世界第六的社会主义强国。
应该说明,这里所谓“穷”,指国民党撤出大陆时,席卷掉救中国所有的储备和黄金等等;“白”。则指文化极其落后,即使建国后的1955年,象绝大多数农民皆为目不识丁——文盲。
从经济建设角度看,毛泽东可谓“惨淡经营,济世圣手”,或者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