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泽东发动了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使亿万中国人民分得了土地。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拥有绝大部分土地,广大农民阶级无地或者少有土地。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农民阶级。千百年来,广大农民阶级渴望拥有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有一个美国人建议蒋介石把土地分给广大农民,蒋介石没有接受这个美国人的建议,结果导致了失败。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看到了毛泽东的做法,想起了美国人的建议,于是在台湾推行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了农民,获得了农民的拥护。毛泽东深刻熟悉中国的国情,农民占有中国人口的大多数,要想实现革命的胜利必须争得农民的支持。农民最需要什么?需要土地。于是,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使亿万中国人民拥有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土地,实现了他们千百年来的梦想。得民心者得天下。翻身农民起来拥护毛泽东,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革命,最终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毛泽东发动的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使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摧毁,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六、毛泽东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着重大的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第四,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第五,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七、毛泽东领导“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核大国。早在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我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仅用4年时间,1960年我国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1964年,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又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从此之后,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研制和发射了各种型号的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潜艇水下发射成功,发射多颗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及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两弹一星”不仅为我们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装备技术保障,增强了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两弹一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八、毛泽东提出并发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人民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渊源。一般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渊源主要有三个。
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说过“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还讲过“为人类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强调“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1871年,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使用了“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的提法。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也提出,党的文学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批判地吸收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民”一直是个永不泯灭的主题,成为先哲们思考和探讨的对象,并产生了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遗产。夏禹倡导“政在养民”,周公主张“敬德保民”,由孔子编选的《尚书》认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毛泽东同志认为,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民本”思想归根到底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但它对我们也有借鉴意义。他曾借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比喻,教育党的领导干部要“顺”而不要“逆”人民群众“那个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是批判地吸收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结果。
对我国劳动人民传统美德的扬弃。我国劳动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了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表现为乐善好施、济困扶贫、同舟共济等。这些美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当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是对我国劳动人民传统美德的简单继承,而是一种扬弃,是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对它进行提炼,是自发的阶级感情向自觉的阶级觉悟的升华。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提出。
孕育阶段。为人民服务,孕育于毛泽东同志投身中国革命之初。青年毛泽东在湖南图书馆自学时,就决心要改变人民大众的困苦处境,决心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从亲近农民、心忧天下到为国为民,毛泽东同志的人生道路朝着革命的方向迈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悼念井冈山红军将领王尔琢同志,他写下一副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这里,“生为阶级,死为阶级”,也就是为工农大众,为人民群众之意。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1939年2月,毛泽东同志致信张闻天同志,首先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从唯物主义道德观的角度初步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问题。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着人民大众的”。1943年,他又在一次党内指示中提出了“为群众服务”的思想。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卫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0天后,他发表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讲话,指出“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从提出“为人民服务”到明确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8日)一文中,使用了“完全”、“彻底”的提法,这已经包含“全心全意”的意思。时隔不久,1944年10月,在接见新闻工作者时,他指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他说:“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同志又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七大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了党章,以党的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以确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服务”,就其基本的立足点而言是完全一致的。但在“为人民服务”前面加上“全心全意”这个定语,就不仅是个量的发展问题,而且是质的升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无论何时何地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是我们党同其它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每个党员的行动准则。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三)毛泽东把人民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1、“人民”二字,在毛泽东主席心里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
毛泽东把人民视为“上帝”。在愚公移山这篇光辉著作里,他把人民比作“上帝”,他说,只有感动人民这个“上帝”,才能搬走压在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
毛泽东把人民比作“土地”。他在《关于重庆谈判》中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团结广大人民,团结得越多越好。”
毛泽东把人民视为“眼睛”。他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要求“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
毛泽东把党和人民喻为“鱼水”关系。他说“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鱼离开了水就不能活,我们党离开了群众就不能生存。这种比喻比古代封建帝王的“水可载舟,亦可复舟”的“舟水关系”,更深刻、更贴切。
“人民”二字,也是毛泽东一生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字眼。他亲手缔造的军队称“人民军队”、他把抗日战争称之为“人民战争”,并相信日本帝国主义必将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他题写报名的中央机关报叫“人民日报”,他缔造的共和国叫“人民共和国”,他确定的国家政权制度和政治制度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其它如人民政府、人民公社、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无不与”人民”二字联在一起,中外历史上曾对无数的帝王、元首喊过万岁,唯有他是第一次喊出“人民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