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继往开来的新形势下,《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熠熠生辉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只有自觉地“在各种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去锻炼自己,总结实践经验,加紧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才能完成历史上的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
1、重读《论共产党的修养》,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需要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有一极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这一缺陷,使我们党在革命运动的指导上发生了错误,这是“在过去历史上我们最吃亏的地方”。如果党员不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不用马列主义指导自己的行动,“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在革命斗争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就有迷失方向、背离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危险”。党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建设,加强党员的理论修养。
2、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增强党性、端正党风的需要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给我们党的肌体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一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膨胀,增强党性、端正党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已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刘少奇认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因此,每个党员都必须用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优良特性来改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及其一切优良品质和美德。这一改造过程就是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也就是把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和道德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过程。只有按照党性要求,不断锤炼自己,才能够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共产党员的本色。
3、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执政党拒腐防变的需要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预见性的指出:“革命实践的锻炼和修养,无产阶级意识的锻炼和修养,对每个党员都是重要的,而在取得政权以后更为重要。”他说:“我们的党员必须了解这一点,特别注意在革命胜利和成功的时候,在群众对自己的信仰和拥护不断提高的时候,更要提高警惕,更要加紧自己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始终保持自己的纯洁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品质,而不蹈历代革命者在成功时的覆辙。”他之所以强调在成功时更加注意修养,是因为“有些党员经受不起成功和胜利的鼓励,在胜利中昏头昏脑,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以致动摇、腐化和堕落,完全丧失他原有的革命性。”党的十七大强调,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4、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实践“以德治国”方略的需要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认为道德是党性修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首次提出共产主义道德就是党性的具体表现。“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刘少奇认为共产党员特有的崇高道德至少应该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境界;坚持阶级、政党、个人利益有机统一的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无私无畏、刚正不阿、坚持真理的革命气节;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慎微、慎独的道德修养方法等等。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道德、重视道德修养的传统。为政者是否重视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兴衰,关系到人民的祸福。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干部的道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并影响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只有树立高尚的道德形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四、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刘少奇注重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传统的修身养性理论以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提升,服务无产阶级政治。
共产党员要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还必须从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中吸取营养。刘少奇大量引用古代思想家孔子、孟子、曾子、墨子以及范仲淹等先贤哲人的名言,增添了著作的文化含量。如“吾日三省吾身”;“人皆可以为尧舜”;“慎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刘少奇引经注典的论述,实现了共产主义理想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结合。
共产党员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不但要继承我党艰苦朴素的作风、大公无私的品质、攻坚克难的勇气,而且还要弘扬先贤哲人的浩然正气。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是共产党员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