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发祥地之一,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最后一袋米拿去充军粮,最后一口锅拿去铸钢刀,最后一件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娃送到战场上”,老百姓与共产党的鱼水之情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扎根生长。新时期,井冈山继承优良传统,跟进时代要求,以“三进三解三促”活动为抓手,扎实拜群众为师、为群众服务、让群众评判,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人下到村部 会开在家门口
继2012年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扶贫攻坚大作战”活动以来,今年4月份,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井冈山又深入开展了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以“亲百姓、重实干、守廉洁”为总要求的“三进三解三促”活动。组织了40余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300余名机关干部挂点全山44个重点扶贫村和74个美丽乡镇建设点,部署了10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到村(居、场)进行结对帮扶,安排了131名党员后备干部或年轻干部挂职村党组织副书记,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让群众路线接地气。2011年度井冈山市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率、治安好转率获三项全省第一。
为使活动落到实处,井冈山还对挂乡驻村干部提出了纪律要求。要求下乡党员干部入乡随俗,尊重农户家庭生产生活习惯,不挑剔、不折腾,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在调研所在乡(镇)机关或农户家中食宿,每人每天缴纳20元伙食费,杜绝各种形式的宴请,不得以任何名义接受各类礼品、土特产等;调研走访活动要减少干扰,严格控制随行车辆,原则上不超过2辆车,任何人在下基层期间不得从事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无关的活动……被老区群众称赞为新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规定”。“有一次,龙波舟书记在我家里开座谈会,竟然开到晚上七点多,人影都模糊了才散会,饭都没顾上吃呦,实实在在是苏区干部好作风!”拿山乡一村民竖起了大拇指。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带动群众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造福群众,首先就是要带领群众致富。可是,井冈山山多地少,自古农耕是唯一收入来源,怎么致富?发展哪种产业致富?谁提供资金技术?谁来承担风险?面对一系列问题,井冈山大胆提出: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目前,井冈山成立了葡萄、油茶、柰李等各类合作社党组织94家,建立“三培两带两服务”基础20余个,有效带动3000余户农村党员群众致富增收。
魏成芳是茅坪乡马源村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党微胸前系,责任扛上肩,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摸索群众致富的路径。没有技术,他就自己带人去别的县市学;没人敢干,他就自己发动家人先种先试验。在他的带领下,马源村发展油茶林700余亩,种植金葡萄40余亩,种植太空莲累计500多亩,培养出一批种养能手,人均增收5000元,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魏成芳本人也连续五年被评为井冈山市“优秀基层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美丽乡村 成为城里人的向往
黄洋界脚下的茅坪乡茅坪村,距离著名红色景点“八角楼”,车程不出十分钟。一入村口,映入眼帘的是诗意般的田园风光,4000米长的茅坪景观河,整齐划一的灰色徽派风格的居民建筑,一根根自来水管接入农家小院,一本本新书翻阅在装修一新的农家书屋,功能齐全的村级组织场所,游步道边垂柳、含笑、樟树……处处洋溢着一派新农村欣欣向荣的山乡美景。
“真是漂亮啊,简直跟后花园一样,别墅住着,亭台流水,空气清新,气候适宜,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谁说农村没有城里好?我都不想回去了!”参观山地人家的游客尹女士赞叹不已。随着井冈山旅游的蓬勃发展,井冈山深入推进,在江西省规划设计院的帮助下,拓展景区规划,创新土地流转,着力建设“一脉三区”旅游扶贫项目,即依托茅坪现有溪谷水脉,打造“山地人家”、“云涧山庄”以及“生态采摘园”三个功能不同的旅游休闲观赏区。同时发挥市场作用,多方吸引外资,引进客商来茅坪进行旅游综合开发,并利用旅行社和旅游公司把农户的分散经营统一起来,不断丰富茅坪的旅游项目,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