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2年3月,我走进鲁迅的世界,本次求索是一种历练,深处其中,方才真正了解那段深刻的历史。本次我只是浅浅的了解鲁迅先生,作为时代造就的伟人,其背后的汗水是不为众人所知的,其深处的那个时代决定了他身上那份沉重的使命,探索鲁迅先生,了解那段历史背后的故事,将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新的视野作为当代人乃是本次求索的主要目的。适逢近代史作业有此要求,于是本人便将两者结合起来,因此成文,若有纰漏,万望见谅! 正文
伟人之所以被称为伟人,是因为他做到了别人想不到并且做不到的事情,鲁迅先生就是如此,他为了新中国的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入的了解他更是深入的了解那段革命历史。曾几何时,我还在小学的课堂上追溯三味书屋里面那个小小的“早”字,还铭记着鲁迅先生笔下那绰绰生辉的不朽文学,犹记得“少年闰土”带给我的那一丝心酸;不能忘记阿Q的那套精神胜利法,而今,我已踏上那段为大多数人所知,却又蒙蔽了大多数人眼睛的历史,走进了属于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行囊准备好,从客运中心出发,坐上了巴车,来到了鲁迅故居。
路上风景不错,抚起了我的不活跃的思绪,看到路边一闪而逝的时光,心中不得已有少许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的影子永远是抓不住的,而百年之前的光影还会重现在我面前吗?透过当代的旅游景点,我是否还能依稀看到鲁迅先生童年的影子?我究竟能不能发现鲁迅?又能不能解开历史画卷的那一个小角……
鲁迅先生晚年的人生理想是让今后的世人淡忘他,但我怎会不为了那忘却的纪念?深处e时代的我们已经想不到那个人吃人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而想不到就应更加努力的去想,因为那是中国的一段屈辱的历史,读书是为了承担责任,新一代人如果担任不起那历史的重担,那还谈何责任?“人不通古今,牛马而襟裾”人为身上的使命而活着,研究历史就是为了让我们懂得我们身上还有那深深的使命,活着还要听从内心的召唤,无使命感,与牛马何以异?铭记历史乃是我国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抗击强权不竭的精神动力,知道是怎么狠狠的摔在地上的,才知道要以什么样的姿态重新站起。篡改历史者千古罪人,忘记历史者遗臭万年,而知晓历史,却不承担历史责任者永世不得超生!
民族生存发展靠什么?靠历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灭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史”乃一国之灵魂,倘若中国无史,则如何能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我们经历了夏商周、尧舜禹,又经历秦汉到唐宋元,至明清,民国后是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支持当代中国发展的不竭动力,龚自珍先生的这句话说明了历史对国、对名族,对个人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起名族复兴大业,创造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明天,我们责无旁贷。
说起中国近代史,不可不说鲁迅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在那段血腥的岁月里,为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耗尽了他的毕生心血,还记得在鲁迅纪念馆里有一个他临终前的一个石膏像,面容的枯槁我想是解释他生前为了名族复兴大业而终日忙碌的最好证明。纪念馆的西面有一面墙,上面那些金色的大字足以让世人震撼,总有几句话能够让人动容,而用今天的话来说,那面墙上终日投射出它的正能量,让人无法逃避,“工作、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我就是只老黄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如此触动心灵的句子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想这便是当代人学习鲁迅先生的现实意义所在,不管身处哪个时代,人总是需要奉献的,总是需要投入到社会之中的,在社会中能够扮演什么角色真的不是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在各种职位上是否能够有一颗拼搏努力的心,有一份甘心奉献的胸怀,鲁迅的时代离我们并不遥远。灵隐寺的一面墙上有这么一句话:咫尺西天,想要到达理想我、奉献我,拼搏我不难,咫尺而已,而很多当代人却忽视了这几个字,这其中原因我想是因为他们缺少了革命的热情,想想鲁迅先生的那个,没有任何条件,唯有各种创造,事实真的很奇怪,没有条件竟然是最好的条件!我想当代人是不是应该反思,是不是自己已经“满”了?享受着先代们给我们创造出来的条件,有了个安定的生活,却是在抑制了我们的成长?说到这里,我突然有了几分想法,对于创新而言,企业永远要远远强于各个高校,我想这其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没有紧迫感,没有使命感,处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永远不会奋发,也就不会有“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