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顾秀莲夸自己,王定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低调,连连摆手:“我没有什么。”
不一会儿,老红军万海峰也到了。王定烈激动地拥抱他,高兴地说:“你可来了,不来的话我们会担心。”
万海峰一听乐了,拍着胸脯,表示自己身体也好着呢。王定国在一旁拉着他们,让他们坐在自己的旁边。三位老红军、老战友再次聚首了,每个人都为他们这种常青的革命友谊而感染。
著名教育家、演讲家李燕杰教授做祝寿演讲。(中红网徐敏峰摄)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王定国之子谢飘致答谢辞。(中红网徐敏峰摄)
有关领导和书画家们用艺术作品来表达对百岁寿星王定国的真挚祝福。(中红网徐敏峰摄)
在主持人简要介绍谢觉哉、王定国夫妇的简要生平后,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文华致欢迎辞。因为连日奔忙,姜文华的嗓子哑了,但他讲得依然富有激情。当谈及本次活动的主题时,他说:“革命家谢觉哉的日记,是传承红色文化的绝好教材;老红军王定国的经历,是红色历程的真实记录。勿忘历史、铭记历史、民族精华、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就是要以日记发行和生日庆典的独特形式来‘学习红军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培育红色后代,构建和谐社会。’”
随后,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希胜讲话。他首先表示今天的活动是一项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活动。谈及谢觉哉日记,他滔滔不绝地说:“这本日记思想性强,内容丰富,充分展现了国家与国民,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芒,体现着年轻时代的谢觉哉对人民忠诚的热爱,体现了他远大的理想,他的博学多识,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他在致辞中表达了自己及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同志们对王定国的深厚感情,激动地说:“王妈妈是我们研究会的老顾问,她是中国历史性巨变的见证人,历史和人民会永远会记住这位老妈妈。”
第三位致辞的,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院长彭小奇。他从党史研究角度,介绍了谢觉哉日记所记之事的简要历史背景,以及此日记与湖南一师这所革命摇篮的历史联系。他特别提到了1921年6月21日的日记,记述了毛泽东、何叔衡前往上海参加党的一大的行程,这段记述成为早期中共党史上宝贵的历史见证。彭小奇细细品读过《谢觉哉日记(1921)》,在今天的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此本日记是“如饮醇酒,弥久愈香。谢老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依然让我们景仰不已。”然后,他将一件精美的双面湘绣作品赠送给王定国。
当彭小奇提到这本日记有许多地方记载了青年毛泽东的事迹时,李敏一下直起身来。她很想知道日记中是怎样描写自己的父亲,她的眼光中流露出的是期待和怀念。彭小奇也很想给大家讲讲日记中所出现的毛泽东故事,可惜时间不允许,也有几分遗憾。
第四个致辞的是王治国。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他代表研究院全体同志,向王定国祝贺生日快乐。一贯风趣的他还说:“我们是个民间团体,今天的活动安排,有很多不够科学不够周到的地方,请大家原谅。比如啊,开场敲锣打鼓,青年人当然没问题,老年人心脏就不是那么强大,会有点受不了,呵呵!”他总结道:“我们国家现在富起来了强起来了,不要忘记革命先辈啊!”
第五个致辞的是谢觉哉和王定国夫妇的长子谢飘。多年来,谢飘一直帮助母亲整理谢老的遗著,为这本日记的出版出了很大的力。笔者几次到王定国家中进行采访,曾看到谢飘在为日记的整理而忙碌着。谢飘在整理日记的同时,还结合当今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向笔者谈及了这些观点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理论指引作用。他的这些见解,令身边的母亲听了含笑颌首,更令笔者听了后击节叫好。
谢飘今天非常激动,声音都与往日不同。他首先说:“非常感谢大家参加这样的盛会,《红灯记》里这样唱:‘人说道世间只有骨肉的情意重,依我看阶级的情义重于泰山。’今天不就是么,无产阶级革命情谊使大家欢聚一堂!”
好久没有听到有人引用革命样板戏并且使用“无产阶级”这个词汇了,在场的许多嘉宾楞住了,但随后就爆发出巨大的掌声,有些人还跟着小声哼唱着。
随后,谢飘回顾了这本日记背后的不平凡故事。他深情地说:“大家今天能看到这本日记,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的妈妈何敦秀女士和我的大哥谢廉伯,正是他们在国民党和还乡团的白色恐怖百般威胁下,用过人的勇敢和智慧,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下了这本日记。”他还引用了谢老对何敦秀女士的高度评价,自豪地表示,何妈妈是一位勇敢、聪慧、正直的女丈夫。
何敦秀女士不是谢飘的生身母亲,但他们同在一个革命家庭,这个革命家庭的共同信仰正是共产主义。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就是这样胸襟开阔,感情真挚。
最后发言的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演讲家李燕杰。他诙谐而生动地说:“我第一次见王妈妈,王妈妈问我多大,我说五十五,于是她给我题字,‘人到五十五,才是下山虎。’”随后,李燕杰把自己写的寿联送给了王定国。他接着讲故事:“我们学校有一些八零后、九零后,他们觉得红军和长征没什么意义。我给王老说,现在有些年轻人忘了红军和长征,怎么办那?王老是这样说的:‘他们忘了就忘了吧,我们当年长征,就是为了他们现在不用去长征,为了他们过好日子!’”这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样的解读,正是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的内心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