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春天,当他们再次相遇到滹沱河畔时,约定了终身。1942年3月7日,邓拓、丁一岚在南滚龙沟村结了婚。第二天便是“三八”妇女节,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及夫人张瑞华,特为他俩的新婚之喜举行了家宴。向他们表示了祝贺。
在日寇对我根据地南滚龙沟大扫荡时,杨开慧的侄女杨展为掩护战友,从几十丈高的悬崖上掉入山沟,壮烈牺牲。
1941年 9月14日凌晨,日寇从四十余里外的敌占区长途奔袭平山县滚龙沟。当时“联大”和报社的同志们立即分散,在沟岭间分路突围。两天前刚从元坊村转移到此的杨展,马上随校部直属队突围。当越过一个山梁时,敌人子弹飞来,杨展旁边的一个教员腿部受伤倒地,杨展上前扶起了战友。为了掩护同志们,杨展挺身而出,担任起引开敌人的重任。在高山密林里,杨展躲避着敌人不断射来的子弹,机智地将敌人越引越远。由于情况紧急,慌不择路,杨展脚下一滑,两脚悬空,从几十丈高的悬崖上掉入山沟,壮烈牺牲,年仅21岁。
二小的故乡滚龙沟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这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歌唱的就是电影《鸡毛信》中的主人公“海娃”的原型——平山县南沟龙沟村抗日英雄王二小。
作品中的“王二小”原型人物叫阎富华。1941年秋,日寇围剿驻扎在南滚龙沟村的《晋察冀日报》社,当时正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和伙伴史林山,看到了远处发来的信号后,机智的王二小让史林山去给报社送信,他自己则留下拖住敌人。当时的二小带着鬼子在山沟里乱转,到黄昏时,他把鬼子带到一个山崖上,想与鬼子同归于尽。由于年岁太小,没有力气,被鬼子看出破绽。鬼子用刺刀把他挑下山崖。
驻扎在南滚龙沟村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感动。 1941年初冬,在驻地平山县的两界峰村创作出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
60多年后的2005年6月8日,邓拓、丁一岚的女儿邓小兰,原《晋察冀日报》编辑陈春等一行重返滚龙沟,凭吊了阎富华墓,陈老挥笔写了条幅:“二小的故乡滚龙沟”。
后记:
歌词中为什么不称阎富华为“阎二小”而称“王二小”?有资料阐明:“王二小”是艺术作品中的名字,不是生活中的真实名字。他来源于真实,而服从于艺术需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涌现出了无数个“王二小”式的英雄。平山县的王二小,只是代表之一。
(整理于多家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