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l3日毛主席与岳各庄村民交谈 照片源自:北京市地方志
穿行在北京西四环路,地标性建筑岳各庄桥、西府景园小区十分醒目,岳各庄农贸批发市场、红星美凯龙家俱商城的客商川流不息。熟悉岳各庄情况的人士讲,这里曾是毛泽东主席54年前视察过的地方。如今,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岳各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阵旧破落的村庄变成了现代化的社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变为岳各庄股份公司的股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菜农成为高楼大厦社区的业主。岳各庄的老人说,今天的小康生活得益于毛泽东主席带领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得益于党领导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岳各村人没有忘记1958年4月毛主席视察时的情景。1958年,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年代,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外出视察最多的一年,8月4日从北京出发,毛泽东先后视察了河北的徐水、安国县,河南的新乡七里营、长葛、商丘,山东历城北垣乡,天津市。8月13日傍晚,毛泽东的专列从天津缓缓驶入丰台火车站,这是他8月外出视察的最后一站。
毛泽东离开丰台火车站,乘汽车向北行驶3公里后,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部部长赵凡,副部长王宪,丰台区委第王景铭、书记处书记张宗平陪同,来到永定河畔的岳各庄乡红十月农业生产合作社。
岳各庄乡是北京郊区的蔬菜生产基地,9000多亩农田中菜地就有7000多亩,农民们都有多年的种菜经验。毛泽东一行人穿过大片浓绿的菜地,沿着修整后的田间大道,朝青年生产队的大白菜试验地走去。行进途中,毛泽东走进社里的公共食堂。社员们还没有收工,饭菜都已准备妥当了。毛泽东揭开汤盆看了看冒着热气的冬瓜汤,又望了望刚出屉的馒头,问:“社员们几点钟吃饭?在哪里吃饭?”又问炊事员:“社员们吃得满意不满意?”
正在地头上耙地的青年生产队队长田德顺看见毛泽东走来,急忙放下手里的活计,一边向这边迎过来,一边招呼别人。毛泽东握住他满是泥土的手,问完姓名、年龄与职务,又特别问道:“你们青年生产队老年人都不参加吗?”
田德顺说:“有两位五六十岁的老农在队里当技术指导。”
毛泽东点头:“噢,那么是以青年为主喽!”
在一块白菜地边,毛泽东专心听着队长的汇报。这位年轻的队长说,我们这1亩4分地是大白菜高额丰产试验田,收了上茬菜,深翻2尺,分层施了21万斤混合肥,还上了用牛蹄角皮毛等混合起来的肥料“条货”,用大白菜和菠菜隔畦间作的办法种,1亩从过去的2000多棵密植到5500多棵,能产120万斤。
“120万斤?这是计划喽!”毛泽东听到这里,插话问道。
田德顺说:“是计划指标,我们有信心达到。”
毛泽东微笑着,用手指着刚出土的白菜苗,又问:“什么时候菜才能长起来呢?”
“10月里菜就长起来了。”区委书记王景铭介绍说。
毛泽东走一路,问一路,问产量问措施,还去看了社员们积造的肥料。望着满目的青椒、晚茬茄子和大葱等蔬菜,毛泽东问:“你们这个菜社,自己种的粮食还不够吃吧?”乡党委书记答道:“生产大跃进了,我们不仅要多生产蔬菜,还要多打粮食,我们这儿普遍推广了芸豆、玉米、大白菜三茬交叉套作的三大季种植法。今年我们自己的粮食就够吃了,明年还能向国家卖300多万斤余粮呢!”
已经晚上近8点了,毛泽东还要去附近的丰台区小屯农业社视察。一路之上,毛泽东还在打听菜的问题:“1亩菜产多少斤?”区委书记王景铭说,去年1万斤,今年2万斤,明年能到3万斤。去年丰台区供给北京的蔬菜有5.6亿斤,今年预计要有14亿斤菜上市。
“菜多了怎么办呢?”毛泽东问。
王景铭说:“菜多了价钱便宜些,今年菜价就比去年低一些,消费者都挺高兴。同时,因为产量高了,农民的收入不仅不会减少,还会增加,农民也很高兴。另外,我们还准备进一步采取排开种的办法,分期上市,解决蔬菜旺季供应过剩、淡季供不应求的矛盾。有些菜可以保存过冬,还可以供应其他城市和建设工地的需要。”
毛泽东听了,点头称是。
到小屯农业社,毛泽东到四队的玉米试验田旁。负责栽培这块玉米地的生产组长张志向毛泽东介绍了情况,他说,这块三大季玉米,除上茬收了芸豆,下茬种大白菜以外,每亩还能产2000斤玉米。他随手将两个已成熟的玉米棒掰下来送给毛泽东看,说,一个棒子能产12两老玉米哩。毛泽东接过玉米棒,剥开皮,数了数玉米粒。
往前走,毛泽东问到小麦的产量:“今年你们的小麦打多少斤?”
社主任田岐道:“398斤。明年计划亩产2000斤。”
毛泽东停住脚步,转过脸;“2000斤,有把握吗?”
田岐说:“有把握。”
毛泽东问:“打每亩产2000斤的小麦,都要些什么田间管理措施?深翻几尺?每亩地上多少肥料?密植用多少种子?用什么样的种子?”他一项一项问到,还特别关心农具的改革,了解队里有多少改革的农具,收庄稼时还用不用肩挑。
田岐逐项回答,告诉毛泽东社里运输都用胶轮大车,200多辆大车都滚珠轴承化了。另外,社里还有10台煤气机和电动机,抽水工具都机械化了。社里还有2台拖拉机和2辆汽车,秋后准备再买些拖拉机和汽车。
天已经黑下来了。随行人员劝毛泽东累了一天该上车休息,毛泽东听说前面还有不少社员在深翻土地,就要再去看一看。他站在深翻地旁,问用这种方法翻地,需要多少个工。
田岐说:“1亩地四五十个工。”
“明年种小麦的地都深翻吗?”他又问,担心人力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