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清江,流淌着巴人文化的绚烂;八百里巴东,浸染着峥嵘岁月的光芒。清江千回百折川流不息,历史渐行渐远恒久弥昌。
处巴东之南,跨清江两岸,一片红色沃土深情抚摸着鲜红记忆,律动着革命先烈的蓬勃生命,展示着百舸竞帆的发展风流。
走近巴东县金果坪乡,你仿佛进入一个红色长廊,每一座山都有一段传奇,每一道梁都有一个故事。
红色历史活起来
青山碧水,群峦叠障,留下无数红军将士的铿锵足迹。
1928年,贺龙率领红军第一次到达金果坪;1930年,金果坪建立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1933年,红三军军部迁至金果坪江家村……在这里留下了红三军军部旧址、红三军枪炮局、贺龙旧居、花园包古战场、红军洞、红军标语等众多革命遗址。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金果坪成为湘鄂边革命活动中心,贺龙元帅曾率部五次屯兵驻扎,打土豪、分田地,播洒革命火种。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著名军事家、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将军就殉难于此。
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这里有500多名志士投身革命事业,有100余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为红色苏区的建立、发展和延续付出了巨大牺牲,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访寻革命遗址,穿越时空隧道,追忆革命年代,感受沧桑悲壮,那些人、那些事,变得生动鲜活。
记者在江家村一组见到了“红色老人”江志成,耄耋之年的江老汉义务当起了我们的导游和讲解员。两天“红色之旅”,瞻仰红三军烈士陵园,祭奠段德昌烈士墓,参观红三军枪炮局,缅怀贺龙故居,老人对往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犹如一本革命历史教课书。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革命遗物活起来,红色历史活起来。红色之旅,就是为了追寻生命的意义。
“搜集整理红色资源,让红色人物形象化、红色历史故事化;深度挖掘红色文化,以文字、图片、文物、遗址、电子为载体,让红色底蕴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爱国主义教材。”乡党委宣统委员鄢运干同记者聊道。
旅游名片亮起来
丰厚的红色资源彰显出独特的老区文化,与土家风情交相辉映。解读“红色密码”,树立品牌形象,推动红色旅游开发,成为金果坪乡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
近几年来,金果坪乡迈出了“举红色旗,走特色路,实现金果发展新跨越,打造湖北一流老区乡镇”的强劲步伐。确立了大旅游的战略构架,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无缝对接旅游大市场,按照“一桥两岸三横四纵”的规划布局,借武陵山少数民族试验区发展东风,主打清江红色旅游目的地,一张金光闪闪的红色名片呼之欲出。
尊重革命历史,盘活红色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整体提档升级,是这张名片的着力点。
2012年,该乡投资2500万元用于通畅公路建设和景区改造升级,来金果坪观光旅游吃、住、行将越来越方便。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老区精神,融合民族特色,彰显发展魅力,是这张名片中的一个闪光点。
红色摇篮,山水风光,绿色农业,特色民居,金果坪有看不完的美景。红色旅游舞龙头,生态、观光、休闲舞龙身,不断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成为金果坪乡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
金果坪“红色之旅”,你不仅可以接受红色教育,饱览清江画廊,更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土家歌舞。
红色是红色旅游的灵魂,红色旅游赋予了金果坪崭新的时代命题,又成为金果坪展示成果的一张名片。
老区产业俏起来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多要素组合的红色旅游,在金果坪乡逐步形成一条产业链,成为乡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有力地拉动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
“依托红色做文章,做大做强旅游龙头,形成红色产业核心竞争力。”金果坪乡党委书记雷玉龙掷地有声。
围绕红色旅游开发,金果坪乡按照“农旅互通、商旅互融“的发展思路,有效地将红色资本转化为红色养分,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为投资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清江红色旅游码头、集镇滨江大道、桃李溪流域综合开发、后河电站、黑石板新型铁矿等重大项目相继上马。金果茶叶、金果金桔、金果白柚、清江魔芋微粉等特色产业已经走上了品牌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品牌化的康庄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