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邛崃发现的红军纸币,有“壹串”和“叁串”两种。“壹串”的纸币下面印有列宁头像,上方有弧形排列的“川陕苏维埃政府”字样;“叁串”正面除了列宁头像,还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坚决保卫赤区”等字样,而背面则印有“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八小时工作制”等口号。
记者了解到,保存在邛崃市文物局的那批苏区布币,由邛崃农民刘代春捐献。上世纪30年代,刘代春是一位猪肉贩子,红军的司处长在1935年、1936年间总会去他的肉摊买猪肉。红军离开邛崃后,刘代春把部分布币小心保存,1981年捐给了当地政府,并兑换了300元人民币。
珍贵土地使用证见证“分田分地真忙”
通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里,泛黄的川陕苏区土地使用证复印件总能吸引参观者目光。这是目前存世不多的红军“土地革命”的直接物证。1932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通江,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带领苏区群众进行土地革命。这张小小的土地使用证,成为川陕苏区革命斗争史的缩影。
打土豪分田地
“分田分地真忙”,1932年,红四方面军进入通江以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纪念馆馆长刘惠介绍,红军入川以后,1933年1月开始,就组织工作队分赴各地调查阶级成分,宣传土地法令,查封地主豪绅的田产和房屋,同年3月开始土地分配。苏区政府划分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等5种成分,留足红军的公田以后,就抽签进行分田,获得土地者就颁发土地使用证。
能够分得土地的,主要是贫苦农民。分田的时候,哪怕人在外,也可以分。到1933年4月中旬,约有5万名贫苦农民、手工业者等分到土地。而有意思的是,如果豪绅地主在当地百姓中口碑很好,也可以分一份地。刘惠说,通江苦草坝曾有一位豪绅地主罗映书,家有水田,每年产谷子200多背。不过罗映书为人“不恶”,当地穷人如果过不起年,求到他门下,就可以量一两升米回家,所以穷人并不厌恶他。土地分配时,罗映书出门躲风头,收留他的就是当地穷人。几天后他回来了,苏区政府虽然把他的房子没收做了铅印局厂房,并且分了他的地,却也给他和家人留了一份土地。
兼顾宣传功能
纪念馆陈列的“土地使用证”复印件上,可以看到“今没收豪绅地主土地×石×斗×升,坐落×处地方,特分给×县×区×乡×村会员××耕种,此证”的字样。土地使用证注明了该土地的地理位置、用地面积、使用者等相关信息。
不过,在面临国民党围剿以及还乡团扫荡的川陕苏区,土地使用证也被赋予了宣传鼓动的功能,因此其上也印了“推翻国民党军阀统治,建立全国苏维埃政府”“没收豪绅地主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群众耕种”的宣传口号。这些宣传口号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工农武装的建立与扩大,土地革命的开展与深入,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都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只是,这个土地使用证当年并没发到每个分田者手上。刘惠说,红军当年在通江、巴中一带几进几出,很多地方根本来不及颁发,有的就在田间地头立块牌子,有的干脆在群众大会上直接宣布。从目前发现的实物来看,这种土地使用证当年仅在通江、巴中一带使用过,并且因为发行量少、使用时间太短,存世的很少。而作为见证川陕苏区土地革命的物证,土地使用证的价值不可低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