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双全 善打游击战 (四) 时间过得很快,东边天际慢慢变白了,太阳马上要升起来了,村子上空飘起了袅袅炊烟,日伪军要等的人却迟迟没有出现。经过大半夜的折腾,初春的北京春寒料峭,还是有点冷的,日伪军终于等得不耐烦了,纷纷从隐蔽地爬起来,哈欠连连、东倒西歪地进了村子,挨家挨户地踢门,将全村大人小孩,男女老少统统赶到村中央的平地上,由日本小队长训话。王亢见时机已到,马上用事先准备好的旗子发出了一个“打”的信号。为了不伤及老乡,王亢指挥4个连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边射击一边扑向山下的鬼子。日伪军遭到如此猛烈的突然攻击,一时不知所措,乱作一团。有的刚反应过来,想反抗,被10团战士手起枪响,一命呜呼。2连副指导员尉贵福冲下山时,看到一个日军的机枪手正想瞄准射击,他飞起一脚,将机枪手踢翻在地,举枪将其击毙。 整个战斗不到20分钟。当太阳爬上山头的时候,23个日本兵全部被击毙,30多个伪军除了几个跑得快的,余下的21个被击毙,3个被生俘。而八路军则无一伤亡,还缴获了两挺机枪,30多支步枪,两支短枪。 听到日伪军被全歼的消息,正在家里做着美梦的伪乡长知道日本人不会轻饶他,赶紧溜之大吉了。 胜仗之后看到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战争中学习战争。这就是王亢指挥艺术不断提高的秘诀,也是将军一生作战的法宝。
【史迹寻踪】 王亢将军墓 位于密云白乙化烈士纪念陵园东南。1992年王亢将军逝世后,在中共密云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家人把王亢将军葬在昔日老团长、老战友白乙化的墓地边。
在我们生活的京华大地上,曾经涌现出大批爱国主义民族英雄,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彰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英雄风貌。本报与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推出系列报道“京华英雄”,每周一期,热血阅读,英气传承。
【人物小传】
王亢(1911—1992)
辽宁营口人。1937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日先锋总队中队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10团团长、冀热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2纵队副参谋长。1949年后历任51军参谋长、中央军委作战部军务局副局长、西藏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铁道兵顾问等职。196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病逝于北京。
本组文/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王桂环
本版漫画/陈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