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塑像
刘胡兰(1932—1947)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曾任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刘胡兰,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视死如归,从容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刘胡兰纪念馆坐落在文水县刘胡兰村南,东濒汾河、西接太汾公路、地势开阔、禾木丰茂。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建筑总面积8400平方米,1957年刘胡兰烈士就义1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向全国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纪念馆建筑总面积6万平方米,以纪念碑和陵墓为中轴对称分布,疏朗壮观,端庄肃穆。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宽敞的广场,花坛中央耸立着高大的汉白玉纪念碑,碑的正面,有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是对刘胡兰一生崇高的评价,也是对一切革命烈士的光辉赞誉!碑的背面,镌刻着《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于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碑后是近3千平方米的槽形建筑,正面栏柱中央悬挂着郭沫若所题馆匾“刘胡兰纪念馆”;周围的火炬象征着中华儿女“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的信心和决心。馆内陈列着烈士的74件遗物和反映刘胡兰生平事迹的绘画、雕塑、照片等文献资料及毛泽东、朱德、邓小平、董必武、乌兰夫、郭沫若、谢觉哉及江泽民同志为烈士题词的手迹。大厅后是陵墓,烈士的忠骨就埋在正面的高台上。台上是苍松翠柏,墓上绿草茵茵。墓前耸立着8米高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刘胡兰当年的英雄风采,令人肃然起敬。雕像西侧是碑亭,东侧“生死树”下是刘胡兰烈士被捕处,观音庙是烈士受审处,石雕花圈为烈士就义处。
该馆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团中央、民政部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团中央、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授予的“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山西省、吕梁地区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刘胡兰纪念馆坐落在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村(原云周西村),占地6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物由毛泽东题词纪念碑、广场、刘胡兰生平事迹陈列室、影视室、书画室、七烈士纪念厅和群雕、陵墓、刘胡兰雕像、碑亭、烈士被捕受审就义原址组成。
据刘胡兰纪念馆馆长霍占跃介绍,刘胡兰纪念馆前身为刘胡兰陵园,始建于1956年,1957年1月12日刘胡兰就义1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1959年改称刘胡兰纪念馆,后几度调整布局和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改造。
刘胡兰生于1932年,1946年积极带领群众参加土地改革斗争和支援前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的忠贞女儿。1947年1月12日她被敌军逮捕,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壮烈牺牲,年仅15岁。毛泽东为她的事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