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踏着火红枫叶铺满的山间小路,我们来到了山东省蒙阴县垛庄镇一个小山村。60年前,孟良崮战役时这儿是打得最残酷的地方,村里一些旧房墙壁上至今还留着深深的弹洞痕迹。如今硝烟战火早已散尽,宁静的山村让人感到肃穆和神圣。
村口堆满了成箱成筐的各色苹果、栗子、核桃,丰饶的秋天都展示在这儿了,据介绍,蒙阴县这个沂蒙山腹地,光是有名字的山头就达1996座,耕地面积少,而山地面积多,过去人们一直把这看成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劣势和障碍。但近年当地人换个视角审视,这样的地理环境及其形成的特殊气候条件,恰恰最适宜生产优质果品。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们全力打造“中华大果园”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品牌,目前全县林木覆盖率高于全省平均数10多个百分点,年产果品9亿公斤,有20多个品种通过了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外地客商都把车开到果园边,富裕起来的农民早与国内外朋友有了广泛联系,台湾客商还专门在这儿修建了星级大旅店。
说起当地的经济,大家公认靠打红色旅游这张牌富了蒙阴。孟良崮战役60年前曾威震海内外,沂蒙山革命老区留下了丰厚的人文资源,无数的英烈、红嫂、支前模范的传奇奉献,使蒙阴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是一个永远充满红色激情的地方。每年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儿,进行思想之旅、精神之旅。今年5月,当年国民党败将张灵甫的后人也曾来此参观。红色旅游辅以民俗旅游、田园山村采摘旅游、书法文化旅游,蒙阴的红色旅游品牌越叫越响,沂蒙山的革命精神也借此传向了四方。
一家山货摊上,摆着成筐的何首乌、山蘑菇、地耳,看上去约摸80岁的老大妈一边看着摊子,一边用双手不停地穿着干辣椒。据老人孙女说,当年老人是识字班女模范,做军鞋最多最快,还是村里摊煎饼做军粮的能手。如今老人的儿女全都到外地经商、办厂,家境十分殷实。我们劝老人歇歇,该享享清福了。老人笑着说:“享福了,我已经很享福了。”老人还情不自禁地哼唱起当年在识字班学的革命歌曲,她说当年就爱唱着这歌,整夜为队伍上摊煎饼。据县里同志介绍,虽然村民都忙着赚钱,但一听说孟良崮要重修纪念馆,县里要植绿修路治水,更好地开发红色旅游景区,全县百姓一呼百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有一点怨言。因为蒙阴人重情重义热爱自己脚下这块染满烈士鲜血的土地,在蒙阴人心里,孟良崮战役是他们心中最神圣的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