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轰炸、炮声隆隆等逼真的声光电特效,还原出“激战光华门”的情景……
梅园新村纪念馆的前身是国共谈判地。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1946年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来到南京,居住在距国民政府不足百米远的梅园新村,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10个月的谈判。
纪念馆庭院内,一尊周恩来全身铜像映入眼帘:双目炯炯凝视远方,表情坚定沉着。陈列馆内,立着一只瓷质花瓶,是民国初年江西景德镇窑出的仿明代成化年间瓷器。这是周恩来赠给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纪念品。从赠送花瓶到花瓶重归故土,其间辗转经过了42年。
邓颖超在长征期间用过的蚊帐,周恩来坐过的轿车、穿过的呢质西服……而今,步入梅园新村纪念馆,一件件历史照片、珍贵文物和手稿,让参观者深切感受到老一辈革命者英勇奋斗的艰辛,今天幸福生活的珍贵。
免费开放发挥基地作用,每年中小学生参观超200万人次
如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妈妈,这是什么?”
“这是‘博爱坊’,你看,牌坊横楣上是不是刻有‘博爱’两个字,这可是当年孙中山先生亲笔写下的。”
中山陵园,7岁的小姑娘和母亲有这样一段对话。母亲杨女士说,“我们是从南通来南京旅游的,到这里来就是想让孩子多了解点历史。”
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之前,市民程琳特地穿上了深色衣服。她告诉记者:“这里是特殊的地方,深色的衣服更庄重,更能表达悼念之情、爱国之情。”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着几年讲解经验的杨晓宇感叹:“来这里参观的人,年轻人多、学生多,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课堂’。”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从2004年起,纪念馆在全国率先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经费由政府全额补贴,当年接待观众就达114万人次。“教育人和培养人都需要投入成本,尽管不如投资经济领域见效快,但这是在积累一个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增强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这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梅园新村纪念馆宣传部主任魏云兰说,去年3月10日起,纪念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免费开放后,每天接待游客在3000人左右,是之前的3倍多。
去年以来,全市16家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包括雨花台烈士陵园、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云锦博物馆等国家级教育基地,也有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国防园、渡江胜利纪念馆等省、市一级的教育基地。其中,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雨花台烈士陵园免费开放,市财政每年补贴就达5000多万元。
加强基地建设,特别是推动免费开放,产生了显著成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08年接待中外观众542万人次,最高一天接待10.8万人次,4年累计免费接待125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学生220多万人次;雨花台烈士陵园去年4月免费开放至今接待游客600万人次;梅园新村纪念馆免费开放后年接待数量突破10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南京市级以上教育基地已免费接待公众突破1500万人次。其中,每年参观教育基地的中小学生都超过200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