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馆二层的“探索与发现”展厅,设有8个展区:宇宙之奇、物质之妙、运动之律、声音之韵、光影之绚等,共有166个展项、220件展品……
“如果你要仔细看,一天恐怕看不完。”黄体茂笑着说,新馆常设展项为800多个,汇聚了经典的科技展示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此外,科技馆还配备了一支专门的研发队伍,确保每年不低于10%的展品更新率。
大家动手
观众可体验插秧、炼钢、挖恐龙化石等活动
在“科学乐园”展厅的“欢乐农庄”展项前,一个小朋友正在妈妈帮助下,当上了拖拉机手:他坐在小拖拉机模型上,一按“选择”键,宽大的屏幕上就显示出茬子地、已耕地、水田、庄稼丰收地四个项目。他在“水田”项目上重新按下“选择”键后,耕地、播种、插秧、收割四个耕作阶段依次出现。他在插秧项目上按下“确认”键后,手握方向盘,时而蹬油门,时而踩刹车,着实过了一把“插秧瘾”。
徜徉于5大展厅,观众可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项目随处可见——
在“探索与发现”A厅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展项前,观众用手握住操作杆向右旋转,铁矿石便被“输送”到“熔炉”内,炼钢的全过程依次呈现;
同样是在该展厅,笔者站在“胎儿发育”展项前,转动圆形转盘,“胎儿”便随着时间的推进,在透明的玻璃球内慢慢变长、变大;
在体形庞大的禄丰恐龙化石脚下,专门设有一个微缩的“恐龙挖掘”现场,观众可以在专家指导下挖掘、拼接恐龙化石……
“互动性是科技馆的灵魂——如果只能看不能动,就是博物馆了。”据馆长助理邵杰介绍,新馆在观众动手操作和亲自体验上下了特别大的功夫,800多个展项中绝大部分是互动性、体验式的。“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观众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弥补教学课堂和博物馆的不足。”
“观众在动手和体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王宋端提醒说,“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在操作之前一定要先阅读相关提示,按要求动手,不能太着急,也不能太兴奋。”
科普平台
联网23家省市科技馆,远程科普教育更便捷
13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和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冯长根借助刚刚开通的“全国科技馆资源共享视频平台”,就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等话题,与外地的小观众们进行了一场实时、可视的“科学对话”。
据介绍,该平台通过网络把中国科技馆和全国23家省市科技馆链接在一起,不仅使馆际科普项目协作更为便利,也为远程科普教育活动提供了便捷的手段。
“信息化是新馆的另一大特色”。邵杰介绍说,除建设基础网络系统外,新馆还适当采用高科技手段,并结合科技馆的展教特色,开发出RFID(射频识别)应用系统、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展示平台等,其创新应用居国际领先水平。
在目不暇接的各种展项中,4个特效影院尤其抢眼。其中,巨幕影院和动感影院已对观众开放。据介绍,巨幕影院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银幕宽29.58米、高22米,可容纳632位观众。特别设计的大坡度影院座位,让每一名观众都拥有无障碍的视觉……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观赏《海底世界》、《回到白垩纪》两部3D影片。
“虽然内容更新、更多、更精彩,但票价还与原来一样。”负责观众服务的魏丹波说,“对团体观众、特殊观众,以及非节假日的参观,还可实行优惠。详情可打咨询电话010—59041000。”
“‘体验科学、启迪创新;服务大众、促进和谐’,是中国科技馆的建馆宗旨,‘教育、服务、支撑’是其三大功能。”徐延豪馆长表示,他们将以一流的服务,把中国科技馆新馆这个世界一流的科普基地管好、用好。
|